• 31阅读
  • 0回复

从这里得到什么启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05-16
第2版()
专栏:

从这里得到什么启示
邵华 高如山 梁杰
两个相邻的生产大队,由于在排灌机械的使用和保管工作上,采取不同的态度和方法,得到截然不同的效果:马兰大队的机械全部发挥作用,浇地多,成本低;马吕大队恰恰相反,机件和燃料的损耗大得惊人……。从这个鲜明的对比中,又一次地说明了高度的责任心和健全的责任制度,是做好工作的重要条件。
河北束鹿县范家庄公社马兰和马吕两个大队,在排灌机械的使用和管理工作上,采取了不同的态度和办法,得到了截然不同的效果。
马兰大队去年十三台排灌机械全部发挥作用,浇地三千七百亩,每亩灌水五次以上,平均每马力浇地四十六亩多,超过县、社排灌机械浇地效能一倍以上;平均每亩付出的燃料、修理和其他费用仅二元八角。由于维修工作搞得好,这个大队的全部排灌机械随时可以正常运转。而马吕大队呢?十二台排灌机械去年能够正常开动的只有四台,加上时开时停的五台,一共只利用了九台,浇地一千一百亩,平均每马力只浇地十四亩;平均每亩付出的燃料、维修等费用高达九元多。今年春灌时,这个大队十二台排灌机械中有三台损坏严重,五台需要添换零件和经过整修才能使用,只有四台能够勉强凑合使用。
这两个大队相隔不过三里地,自然条件和耕作制度基本相同,为什么马兰大队的排灌机械损坏少、利用率高、浇地多、成本低,而马吕大队恰恰相反呢?
马兰大队的干部和群众很重视排灌机械,大队管理委员会把管好用好这些设备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抓。全大队共有三十九名司机手(每台有三名司机手,技术较好的一人当车长),大队把他们组织在一起,成立了一个机务队,由大队负责干部领导,另外还配备了一名业务队长,负责技术指导、物资供应和保管等工作。机务队分为修理、检查、研究、学习和灌水五个小组。机务队订立了操作规程、交接班、机器维护保养、机物料管理、技术学习和奖励等制度。他们还规定:开车前必须做好一切准备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不许随便开车以免损坏机器。交班时要向接班人详细交代机器运转情况,重要问题记录下来以备查考。在机器维护保养制度中,要求操作人员必须作好每天的班次保养,还要作好五天、半月和一季度的定期保养工作,明确规定了各种机器的保养内容:检查什么、调整什么、多长时间换机油等等,发现小毛病及时处理,使机器经常处于良好状态。机务队还备有简单的修理工具,一般不上车床的小修都能自己解决。队里还储备了一些易损零件,但损坏零件需要换新时,必须先经过检查组检查鉴定,研究组研究分析,找出损坏原因,才能批准领用。农闲季节机器长时期停车的时候,司机手就把机器擦洗干净,上好黄油,贵重零件则拆下入库保管。司机手不论开车或保养机器,都由大队按工作时间记工分报酬。因为他们的工作具有技术性,所以工分标准比一般社员稍高。
马兰大队对各种机器都规定了消耗定额,司机手领取燃料和机物料必须经过机务队长审查批准,防止浪费。每台机器都规定了每天的浇地定额,凡是按时完成或超额完成浇地任务以及节约燃料和机物料有成绩的司机手,由大队给以表扬和实物奖励,每年麦收和秋后各进行评比一次。
在马吕大队情况却完全不同。这个大队虽然也有机务队的组织,却是有名无实;由于没有专人负责,又缺乏制度,排灌机械的使用保管工作十分混乱。例如去年一台十马力柴油机的连杆瓦螺丝松动,司机手提出要换,大队干部说浇地要紧,凑合着开,结果用了没有几个小时,连杆瓦摔出,打弯了连杆,活塞也崩掉了一块,送到县里修了好几天,反而耽误了浇地。司机手开车也没有操作规程,机器的损耗率很大。大队对排灌机械的保管工作也作得很差,多数机器没有机房,用完就扔在地里,有的零件丢失了,甚至整台煤气机还冻裂了机身,安装在井上的水泵有的给土埋住了。今年春灌时,这个大队几乎没有一台不缺零件的机器。不管各生产队领用油料多少,把成本一律平均分摊给各生产队,让用得省的生产队也增加了开支,因而大家都不注意节约使用。去年这个大队的机器修理费和燃料成本开支达一万元,占全大队农业总支出的23.5%,相当于大队去年粮食总收入的27%。现在,马吕大队决定整顿机务队组织,建立责任制度。
从这两个大队的鲜明对比中,人们得到什么启示呢?那就是高度的责任心,健全的责任制度是做好工作的重要条件。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