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阅读
  • 0回复

了解产销情况 加强专业队伍 认真执行政策 保山手工业产量增加品种扩大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05-16
第3版()
专栏:

了解产销情况 加强专业队伍 认真执行政策
保山手工业产量增加品种扩大
本报昆明15日电 中共云南省保山县委组织干部了解群众生产生活需要,加强对手工业生产的组织领导,使全县城乡手工业获得了发展。
手工业很重要
县委组织了大批商业、工业干部到汶上等六个不同自然条件和不同民族的地区,选择重点了解群众对生产生活用品需要的情况。他们了解到各地群众需要的产品中有80%左右都是县内或本公社生产的产品。如驰名全县的鸿家庄锄头、镰刀,徐家坡的竹制农具、家具等。这些产品不仅供应县内,还畅销州内外的一些县。另外,在每个公社或生产大队都生产几种铁、竹、木、麻等小农具和用具。县委还分析了从大跃进以来,地方工业有了发展,兴建了一些设备和技术较为先进的工厂,这些工厂对支援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起了良好的作用。但是仅仅依靠地方工业还远远不能满足群众生产生活的需要。于是,县委帮助有关部门克服了盲目追求工厂化、机械化,忽视手工业生产的片面认识,确定在抓好现有地方国营工厂的同时,把手工业生产摆到重要的地位,加强领导。
为了加强对手工业生产的具体领导,县上还成立了手工业管理局,由商业、工业部门抽出干部配合手工业管理局下乡组织生产,县委由一个书记专管这一工作。
加强组织领导
保山县手工业生产的基础比较好,公社化以前,全县城乡共有七十五个手工业社(组),有从业人员三千多人,有铁、竹、木、陶、皮革、针织、副食品、文具纸张、刺绣、雕刻等七十二个行业,有八十多种传统产品;另外,还有二万多人兼营手工业。他们一般采取农忙集中干农活,农闲干手工业生产的方法,生产出农具家具供应本村和外地。这些手工业不占用多少劳动力,有的是几家人合伙干,有的是男人当师傅女的当助手,一有空隙就干。这几年专门从事手工业生产的手工业者,除了有少部分调县属工厂和支援边疆县外,大部分都留在本公社或生产大队从事常年或季节性的手工业生产,只是有些品种因为原料受限制,没有大量生产。根据这个情况,保山县在组织手工业生产中着重抓了以下几个环节:一是抓城镇手工业。他们对全城原有的二十五个行业和三个小组详细作了人员、产品、原料的调查,把名匠、老从业人员列出名单,根据市场需要研究安排生产,并对原料来源作了安排。根据需要,组织师傅、技术人员积极投入工业生产。他们还根据手工业发展的需要,组织城市闲散劳动力参加手工业生产。现在城关公社的手工业从业人员已经发展到一千五百多人。二是原来农村手工业的从业人员大都在公社和大队组织的工业、副业生产中。对这部分人就根据原来各人的专长,组织他们生产急需的铁、竹、木、陶等农具、用具。三是社员作为副业经营的家庭手工业生产,主要是帮助他们统筹安排。如有技术、原料有困难的,就由生产队统一组织在农闲时作为集体副业来经营。原料方便的就组织社员利用早晚空隙时间生产。抓住这三个环节以后,手工业品的产量迅速增加,品种也扩大了。
具体安排解决问题
在加强组织工作的同时,县和公社都组织了大批干部蹲到重点产区,帮助安排生产,逐项解决技术、设备、原料、劳动组织等问题。在这个基础上,建立了定人员、定花色品种、定数量、定质量、定出厂时间的“五定”生产责任制,并在生产过程中不断检查,帮助贯彻。这样做以后,手工业产品的花色品种、质量都有提高,产量也有增加。如陶器的品种在历史上只有大碗、罐、坛、瓮等一些简单的品种,现在有面盆、口杯、中碗、小碗、酒瓶、茶盅、饭盆、汤钵等多种多样的用具。过去一贯靠相距几百公里外的祥云县供应的土锅,也在施甸、由旺、辛街等地生产了。产量仅碗一项,每月就达到四万多件。另外,对一些市场急需的商品,就采取充实力量的办法突击生产,如生产顶针的由一人增加到七人,日产量由二百个增加到二千五百个。为了在春耕前修造好小农具,全县把90%的铁匠炉都集中生产和修配小农具。雨帽的需要量也很大,县上就派了专人到由旺、施甸、姚官等主要产地组织生产。
认真贯彻政策
各级党委和工业、商业部门,在组织手工业生产中认真处理了工人的工资报酬、商品价格等具体政策问题。经群众讨论,根据各个地区和各种手工业的不同情况,规定合理的标准。在报酬方面,坚决贯彻了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原则。多数手工业生产组织都采取师傅、徒弟都按技术高低评定工资级别,固定工资,规定生产定额,超产奖励的办法。采取这些办法后,手工业工人的收入一般都高于农业劳动力的收入,做到了技术好、劳动好的多得。在出售产品方面,公社、大队集体生产的部分,除供应本公社、大队、社员外,多余部分由商业部门收购,组织调剂,互通有无。社员个人经营的手工业产品,由社员自产自销,自由议价,社员愿意卖给国家的,由商业部门收购。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