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阅读
  • 0回复

了解居民需要 不断改进供应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05-16
第3版()
专栏:

了解居民需要 不断改进供应
上海静安区第六粮油商店样样想在前头供应工作既主动又周到
天津掩骨会副食品店采用流动货车、晚市等供应方式居民称便
本报讯 据解放日报消息:上海市静安区第六粮油商店职工,经常了解居民的生活变化情况,据此来改进供应工作,受到了消费者的赞扬。
这个商店对于供应范围内的二千三百多户居民的生活情况比较了解。谁家平时只有老人、孩子在家,需要送货上门;哪里住着北方人、习惯吃面食;营业员大体上都胸中有数。但他们并不满足于这些,他们认识到居民群众的生活情况是在变化的,只有经常了解,不断改进供应工作,才能更好地为消费者服务。例如,本月初,这家商店的食盐销售量上升,平时买一二斤的,现在都买五斤、十斤。一了解,原来是由于近来蔬菜大量上市,居民们纷纷腌制咸菜。根据这一情况,商店除及时增加食盐的供应外,又与有关切面工场接洽,增加了馄饨皮子的供应。营业员给居民介绍用菜包馄饨或水饺吃,结果第一天就售出了馄饨皮三百多斤。又如有一次,有个顾客到店里来探问:“有没有小瓶液体味精、辣酱油出售?”营业员毛兆熊一了解,原来这个顾客是单身汉,一个星期只在家吃一餐饭,买一大瓶吃不了,存放久了又怕变质。商店进一步征求了居民的意见,决定降低起售点,把液体味精、辣酱油开瓶零售,受到消费者的欢迎。
除了及时了解新发生的情况之外,这个商店的职工还深入里弄生产组、食堂、工厂伙食团和居民小组,分别邀请老年人、北方人、家庭主妇、炊事员、“双职工”等举行座谈,了解群众生活上新的变化和需要。全店十六个职工,还分别在六个里弄、机关、企业的食堂搭伙,随时听取群众的意见和要求。有一次,商店支部书记马文根在食堂吃饭时,听到群众议论馄饨皮容易破裂,马文根回店后就和职工们一起研究,结果发现切面工场生产的皮子太厚,经风一吹,干燥后容易破裂。他们就建议切面工场设法改进,由原来一斤面粉做六十四张,改为做七十二张左右。
这个商店在工作中看得准,抓得快,力求主动。冬天天冷,商店多供应红酱油、辣椒糊;夏天天热,就多供应白酱油,胡椒粉;入秋后螃蟹上市,商店及时准备好镇江香醋;春节前后,又增加了香糟供应。为了适应消费者的需要,商店主动延长了营业时间,早上五点三刻就开始供应各种面类。节日或星期天,还加强门市力量,使参加社会劳动的妇女,可以利用上班前、下班后或假日休息的时间,买到需要的物品。居民们反映:六店样样想在前头,既主动,又周到。
本报讯 据天津日报消息:天津市南开区掩骨会副食品零售商店职工服务质量越来越好,附近居民说他们是:“群众的巧管家”、
“人民的好勤务员”。
为了做好供应工作,这个商店成立了市场情况和群众需求调查研究小组,切实了解群众的需要。比如,当前蔬菜大量上市,因季节性关系,品种比较少,大部分是菠菜,其余的是韭菜、小葱、芹菜。但是,大部分居民喜欢买韭菜包饺子。为了分配合理,这个商店就和居民代表,根据来货数量共同研究供应办法,使每户在不同的时间里,都能买到一定数量的韭菜;同时,把芹菜优先供应高血压的病人。商店主任和售货员,处处以身作则,大公无私,保证消费者按质按量买到需要的东西。
这个商店采取了许多灵活的供应方法,每天派出流动售货车,串街走巷,把多种副食品“配套”送货,沿街叫卖,让群众选购。同时,根据附近居民购买习惯,每天早晨六点到七点,在居民比较集中地区举办集市,供应鱼、肉、蔬菜等,让人们在上班以前买到当天需要的东西。每逢星期六晚上七点到九点,还举办晚市,让人们在头天晚上买到假日所需要的副食品,星期天就不用起早买东西了。对于不能出门购买的孤、老、病、残户,一律由专人负责供应到户;对“双职工”户,确实需要送货上门的,采取预约送货、留条送货、电话代买等办法供应。
这个商店卖东西斤秤准确、质量符合规定,服务态度也好。他们制订了“三不卖”制度,带土带泥的不卖,腐烂变质的不卖,应当分等划路而没有分的不卖。商店设专人担任政策检查员,建立复秤、货物验收制度,认真检查商品质量、价格、斤两是否符合规定。(附图片)
全国闻名的先进商业工作者、哈尔滨市妇女儿童用品商店营业员顾仁莲(左一)积极学习裁剪、缝补技术,做到卖啥修啥。这是她正在为顾客修补呢裤
新华社记者 萧述纲 谭佩全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