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阅读
  • 0回复

全家竞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05-17
第2版()
专栏:河北通讯

全家竞赛
邦深 中杰 淑玉
爷儿四个比武
在天津色织一厂的职工中,有这么一家子:父亲李德贵是个保全工,儿子秉义是织布工,大女儿秉华是整经工,小女儿秉荣是打穗工。爷儿四个,不但恰好同在一个工厂、一个车间,而且,又恰好是分在四个互相关连的工种里。平日,他们是暗地里竞赛,干劲一个比一个足。这次,全厂开展了增产节约协作赛,爷儿四个干脆明赛起来了。他们不但在“家庭会议”上互相挑了战,而且,在全厂比武大会上,一个接一个地上了台,向大伙公布了全家的竞赛计划。
别看李德贵年岁大些,他可是“人老雄心在”。竞赛一开始,他就跟老伴念叨:“做父亲的,总得先做出点成绩来,给孩子们树立个榜样看看!”他琢磨:“保全工跟织布工赛,就得在织布机上做文章,给织布工准备好趁手的机器,好叫他们使上劲。”他猛然想起:“大夫出诊,是为给病人送方便;我们当保全工的也要主动给机器治病,不再‘坐堂等病人上门’了。”主意拿定,他就每天早早起来,第一个走进车间,对有毛病的机器拆卸检查,逐个部件测量校正。晚上回家,总忘不了问问儿子、女儿,哪台机器好使,哪台不好使。有一次,秉义回家,皱着眉头,无意中说了句:“最近小组改织青帆布,常出卡梭、断头”。父亲一听,记在心上,转天,就和保全组的工人们商量:“织布常出卡梭,可能是由于机器角度不正造成的,我们当保全的,有责任帮助他们解决。”他们说干就干,马上对机器全身都进行了角度鉴定,直到角度完全准确为止。说也灵,机器角度准确了,卡梭现象果真大大减少了。
不到十天工夫,李德贵和他的战友,就检修了一百四十多台机器,提前完成检修任务,有力地配合了织布工生产。这个喜讯,像长了翅膀,一下子就传遍全厂。织布工们纷纷给保全工写表扬大字报,送祝贺信,大家还公推秉义代表织布工,当面向保全小组和他的父亲庆贺。老德贵乐呵呵地,一面接过贺信,一面当着众人拍了儿子一下:“我们保全工修理好了机器,你们织布工怎么办?”这一“将军”,把秉义闹了个大红脸。回到小组,就马上开“务虚会”,大家七嘴八舌地商讨对策。改织青帆布以后,质量不高一直是织布生产上的主要问题。如何解决这个难题,“务虚会”上议论得最多。根据大家的意见,秉义每天班前班后,领着小组工人学习青帆布验布规格和操作工艺,还一天几次地往检验室跑,征求验布工意见,找出小组质量上的问题,然后和组里工人一块商量改进。经过大家一番努力,质量公布牌上,李秉义小组的数字不断变化,青帆布的断头率由原来的60%迅速下降到10%左右,产量质量都比以前提高了。
父亲、哥哥都做出了新成绩,平日不言不语的小秉荣,也沉不住气啦。她生怕自己出了瞎穗子,就红着脸儿,到处访问织布工,看看织布工对她打的穗子有什么意见。织布工高瑞升告诉她,她打的穗子,穗底线头过多,织布时容易出断纬。她听了以后,马上把穗底改为缠小头。自己改了还不放心,又拿着穗子跑去问高瑞升。高师傅看着这个平素文文静静的小姑娘也成了个急性子,禁不住逗了她两句:“哟,怕叫爸爸、哥哥拉下啦。告诉你,放心吧,你打的穗子再也挑不出毛病来啦!”秉荣又羞又喜,扮了个鬼脸,一溜烟跑了。
大女儿秉华心里也热乎乎地,她斩钉截铁地对自己说:“决不能落在全厂、全家后边,一定要来个后来者居上!”本来她就很努力,这时她一有工夫,就站到全厂整经工标兵苏仲昭的旁边,细心观察他的操作,回到家来,有时还自己比比划划。
家庭会议上
到底秉华的成绩为什么还不够理想?在一次家庭会议上,秉华的竞赛“对手”们,特地研究了这个问题。秉义在去年第四季度曾织过妹妹抡的瞎轴,这时就诚诚恳恳地给妹妹算了一笔账:“那次,我织了你抡的瞎轴,整理一点织一点,跑前跑后,累得满头大汗,还老停车。若是好轴,一个星期就织完了,那个瞎轴,一直织了三个星期。不但少织了三十多匹布,而且织出来的布疵点多,质量不好……”小妹妹心直口快,没等哥哥说完就插嘴:“我看姐姐上次出的那个瞎轴,一是技术上还不熟练,二是操作时精神不集中……”看到大伙一个劲批评秉华,老母亲心疼得慌,她不禁护着女儿:“秉华生产上出了错,是她的不是;可是,你们也不该只数说人,还得多出把力气,帮助帮助才是!”老妈妈这一说,连秉华也笑起来了。接着,父亲批评母亲溺爱孩子,母亲批评父亲不关心女儿,老两口打了半天嘴仗。
其实,老德贵何尝不关心女儿?父亲的感情,老工人的责任感,驱使这位老工人每天下了班就不声不响地来到抡线机旁。他一会儿仔细观察整经工标兵苏仲昭的操作,一会儿又观察观察女儿的操作。两下比较,他找到了秉华抡线的毛病。他忍不住拍了拍秉华的肩膀,给她指点起来。这时,苏仲昭也走过来了,自动给她作了操作表演。面对着自己的父亲和组里的老师傅,秉华心里激动极了:“大伙都向我伸出了热情的手,耐心地教导我,我怎能不加倍努力!”经过一番刻苦钻研,她终于熟练地掌握了先进的操作技术,并且做到生产中全神贯注。从此,她没有再出过一次瞎轴,整经质量达到先进水平。 (新华社)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