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3阅读
  • 0回复

继承优秀文化遗产 丰富舞台表演艺术 中国京剧院上演多种传统剧目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05-17
第4版()
专栏:

继承优秀文化遗产 丰富舞台表演艺术
中国京剧院上演多种传统剧目
新华社16日讯 中国京剧院正在进一步发掘、整理、上演各个流派、各种风格的传统剧目,使上演节目丰富多采。
今春以来,这个剧院的许多老演员在过去发掘、整理传统剧目的基础上,进一步“群策献宝”,使一些长期未演或少演的传统剧目重放光彩。其中,除大戏以外,有许多是在表演艺术方面独具风格的中小型剧目和折子戏。这就使上演的剧目比过去增加,而且能做到经常轮换,风格、样式百花齐放。
中国京剧院最近发掘、整理和上演的一批中小型传统剧目中,有正剧,也有喜剧,有的重唱工,有的重武打;从行当上看,生、旦、净、丑俱全;论流派,包括高(庆奎)、刘(鸿声)、程(砚秋)、郝(寿臣)、萧
(长华)等各派独树一帜的拿手好戏。著名须生李和曾整理上演的《斩黄袍》,是近年来少演的高(庆奎)派名剧。李和曾在演出中继承高派唱腔高亢激越的特点,并且根据自己的条件加以发挥,使观众得以欣赏到目前老生唱腔中最高的调门——正宫调。著名净角袁世海根据师传整理演出的郝(寿臣)派戏《瓦口关》,是郝寿臣退出舞台生活以后二十年来未演过的优秀剧目。这出戏在刻划张飞智勇双全的性格方面有其专长。小生叶盛兰最近献演了早年程(继仙)派小生的拿手戏《岳家庄》,使天真、活泼、刚毅的少年岳云的形象重现京剧舞台;他还演出了多年未演的《飞虎山》。此外,在最近发掘整理的传统剧目中,还有著名旦角杜近芳等演出的唱功戏《金水桥》,著名武生张云溪、武丑张春华的武戏《花蝴蝶》、《盗银壶》,以及丑角萧盛宣根据他的父亲萧长华亲授而演出的讽刺喜剧《打灶王》等。在《花蝴蝶》中,张云溪、张春华结合剧情,进一步设计和丰富了水战、陆战中的武打;在《盗银壶》中,张春华继承已故著名武生张占福、武丑王长林等人的传统,表演了目前京剧舞台上少见的“高空倒悬偷壶”等技艺。
中国京剧院的青年演员,在坚持经常演出的同时,也根据自己特点,挤出时间向各派著名演员学戏。须生中的谭(富英)、马(连良)、言(菊朋)、麒(麟童),旦角中的梅、程、荀,以及当代著名的老旦、净角、丑角,都成为青年演员继承、学习的对象。青年须生演员孙岳还在前辈帮助下,积极学习和整理汪(笑侬)派频于失传的拿手戏《哭祖庙》。青年须生演员冯至孝不仅亲自跟马连良学戏,而且把马派唱腔录了音,反复研究和揣摩。青年演员毕英琦演出了言派戏《斩郑文》。青年演员萧润曾不久前把学习麒派的心得融汇到新编的《义民名册》的演出中去,观众认为他在这出戏中的唱做能体现出麒派的风格。旦角梁幼莲、艾美君、夏美珍等最近开始向欧阳予倩学习表演艺术。欧阳予倩早年曾以表演花旦著名,有“南欧北梅(兰芳)”之称。
发掘、整理传统剧目是中国京剧院丰富上演剧目的措施之一。目前这个剧院在加强这方面工作的同时,还在院外力量配合下,继续编排、移植新的剧目,加工传统的和现代的优秀保留剧目,以便用质量更高,品种、风格更加多样的艺术品,进一步适应观众的需要。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