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4阅读
  • 0回复

一张大字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05-17
第8版()
专栏:

一张大字报
解放军某部 杨国琛
下班铃响了,治疗室里就还有我一个人在洗手。突然小金一步迈到我面前说:“护士长,快去看吧,敷料室的艾力给你贴了一张大字报呀!”
到俱乐部门口一瞧,可不是,一张顶天立地的大纸伏在墙上,馒头大的标题字摆成了一串:向外科治疗室护士长进一言——
“在你们勤俭办医院的计划上,头一条就是利用废棉球100%,但你们在实际工作中却大手大脚的,我常在你们的痰盂、垃圾箱里捡到废棉球,3月份我经心了一个月,又捡回半斤多。护士长同志,我还没忘记1942年反扫荡时的一段经历,那时咱俩在一个治疗小组,经常在地道里接收伤员,当时没有绷带,没有急救包,没有棉花球,怎么办?大家都很着急,可又一时无策,只见你把小棉袄一脱,撕下面作绷带,掏出棉花揉成小球,你的果断、机智,和克服困难精神感动了伤员,也深深地打动了我的心。我每想起这段不平常的往事,都为你——我的战友骄傲,可是……,亲爱的同志,请好好地想想,不要忘掉过去。
你的战友艾力”
我念着念着,就念不出声了。起初还有两分不服气,几个棉花球值不得大作文章,可是读完这篇言语朴实、态度诚恳的大字报,我的想法就像早上的晨雾,在明光光的太阳下变得无影无踪了。内心的负疚,使我开始明白在生活琐事方面淡薄了勤俭朴素的“老八路”作风,在政治思想上也会变得落后的。自责之余,不禁对眼光敏锐的小艾肃然起敬。
是呀,抗日战争的1942年是最艰难、残酷的一年,日寇对冀中游击区开始了闻所未闻的“五一”大扫荡,和平的村庄成了无人区。当时我们八路军野战外科救护队,为了适应形势变化,划成了几个治疗小组。小艾、小金和我是一个组,我们装成各式各样的人,走东村串西庄,给安排在老乡地道里的伤病员进行治疗、护理。工作繁重、危险,但同志们都抢着分担风险,决心经受生活的考验,不过有一件事倒是使人最焦心,医药、器械用一点少一点,没有任何来源补充。但是,我们八路军是不怕困难的,白天敌人活动多,我们就钻进地道里治疗护理,到晚上敌人不敢出窝,我们就下地采集草药。
记得这年秋后,我们三个人踏着皎洁的月光,漫步在道旁田间,采集苍耳、车前子、蒲公英……。小金刨了一把毛草根说:“将来打败了日本鬼子,进了大医院我非到药房工作不行,把大堆大堆的贵重药品拿给你们说:用吧,这都是国产的,有的是!”“喝——,那可不行!到了那个时候也得注意节约呀,可不能好了疙瘩忘了疼!”小艾的异议逗的我俩好笑。晚上采了药,白天就在地道里配成方子,一锅一锅的熬起来;等把药熬好,再一碗一碗的端给伤病员。每当有一个战友喝了我们的“草根树皮”汤,健康地回到了前方,心里别提多高兴啦!
那天我们刚睡下,民兵抬来了一位伤口化脓的战士,看着他那惨白的面孔,时断时续的呼吸,我们的心都为他捏把汗。小金点子多,用温开水轻轻地给这位同志洗伤口,倒也有点作用,但还不能解决问题。正在大家疑虑重重的时候,小艾攥着把香艾说:“刚?来的,房东说砍破碰破的用香艾水一洗就好啦!”打这以后小艾就天天守着个沙吊子煮艾水,还常边看火边把从野地里捡来的半开不开的棉桃剥去皮,取出纤维揉成小球再放进小锅里煮沸,然后用两根竹棍挟起,蘸着艾水一下一下地在伤口上擦洗。这一切,她作得那么细致、认真,我没见过一回伤员的冷脸,也没有在地上发现过一个废棉球。我常半开玩笑半称赞地说:“小艾,将来你就到敷料室工作吧,保险我们搞外科工作用的绷带、救急包和棉球不成问题!”“我要到了敷料室工作,首先订条制度——不准浪费!如果谁要忘掉这条制度,非给他在张大纸上提意见不可!”……
往事的回忆,使我又高兴又惭愧,我边走边想,一个肯定的念头逐渐形成:小艾说的对呀,应当好好地想想,不要忘掉过去!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