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阅读
  • 0回复

“五好”家属范玉花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05-18
第3版()
专栏:陕西通讯

“五好”家属范玉花
征天
范玉花已经是四十出头的人了;可是在人们眼里,她却年轻得多。这倒不是因为她还不显老,而是因为她有一股子年青人的朝气。跟玉花住在一起的铜川三里洞煤矿河东的家属们,都亲热地叫她“玉花”。
这一年,正是大地回春桃李竞放的时节,范玉花光荣地被矿上评成了“五好”家属。她爱人彭安桂原先就是三里洞煤矿的省级标兵。每当人们跨进玉花的家门,总有一种突出的感觉:这个家庭是光荣的、勤俭的、幸福的。
他们幸福美满的家庭生活从何而来呢,谁要问起老彭,他常说:“到日子我把工资袋往家里一搁,啥也不管啦!俺随根他妈一人挑起家庭这根担子,料理得有头有尾,使我省了家里这份心思,心就全惦记在煤上啦!”他说着,四方形的脸庞不觉出现了满脸笑容。
同一个队的矿工,同一个区的家属,谈起这个家庭,也每每翘起大拇指头说:“你看,老彭五十开外了,身子还墩实实的,下井去尽楞干活,差不多些的精壮小伙子也顶不上他,这功劳得给玉花记几笔哩!”
的确,这是句公道话。玉花对老彭关怀得无微不至。这是因为他们曾经同生死共患难,从实际生活中体会到现在的幸福来之不易,因此培养了关心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一颗红心。
玉花一想起过去,笑眯眯的眼睛就会忽地一下楞住了,泪水簌簌地往下淌。在她浸透苦水的心里,总是回荡着这句话:“唉,日子过来得好不容易啊!”二十年前,他们一家老小从河南沿路乞讨来到铜川。彭安桂求爷爷拜奶奶,才在矿上找了这个活,天天背着鎯头、钎子钻到煤窑里,从麻麻亮爬到摸黑,豁出一条命才换回二斤包谷面,熬成糊汤也糊不住全家人的口。没办法,一家大小白天上街讨饭,夜晚挤在只铺着一把烂草的破窑里。没多久,苦难夺去了婆婆的生命,嫂嫂被汽车轧死了,一个娃娃被野狼拖走了,非人的生活把她抛入了绝境。正在这个当儿,铜川解放了。这才过上了人的日子……。这些,就像电影,一幕一幕地在她心里闪过。眼前那三间整洁的瓦房,墙壁上端端正正张贴着、悬挂着的奖状、奖章、光荣花,房子里陈设有序的乌木床、挂钟、收音机,还有那笼屉里放着白面馍……仿佛都是梦幻,可这些都是摆在眼前的事实啊!想到这,她的眼睛又活灵灵了,嘴唇又抿不住了。
从此,只要党有什么指示,玉花总是毫不犹豫地去干。不管打扫卫生,参加义务劳动,还是干别的社会活动,她总是乐呵呵地走在别人前头。当矿党委号召家属要保证职工吃好、休息好、出满勤,支援煤炭生产的时候,她就把更大的功夫下在老彭身上了。
她一手包下了全套家务。每当天上刚刚露出几缕白光的时候,她就轻手蹑脚地起身入厨操作。刮锅动瓢,尽量不弄出响声,总想叫老彭多歇一会,好到井下多挖点煤。有时她还抽空上山采些苜蓿啥的,包顿野菜肉饺子。她生怕老彭吃不好,减了饭食,短了任务。她常说:往大处想,炼钢、炼铁、开火车、发电,往小处说,每日炒菜、做饭,哪一样离了煤能行呢?
要是轮上老彭上夜班,玉花总是预先把家务活做完,或者把活移到晚上再做。等老彭一上床,她就赶忙拉严窗帘,悄悄把娃娃们带到门外去,让他在白昼也能安安稳稳地睡觉。
矿工们和家属们看到玉花待老彭这样好,少不得问问缘由。这时候,玉花总是笑眯眯地说:“随根他爹在反动派煤窑里爬了八、九年,落得没吃没穿,养肥的是资本家。而今,矿井是咱们自己的,大河水涨小河满嘛,国家越富,咱们的日子越好过,这就要靠咱们下劲干哩!让他爹吃得好,歇得好,给党给国家多出些煤,也是咱当家属的责任嘛。”
说实在的,玉花不光是在老彭一个人身上下劲,她对同组同区矿工也是很关怀的。
去年8月26日,家属陈桂芬突然肚子疼得厉害,看来等不到摸黑就要分娩了。桂芬的爱人下井还没上来,床上还坐着个三岁的女娃。玉花听到这个信儿,三步并作两步地跑到桂芬家里去帮忙。桂芬的丈夫这几天算计到她快生产了,心里老像吊着水桶七上八下的,这天下班赶回家一看,玉花早把应办的事都办妥了。以后,连续一个月都是玉花给她端汤送水,洗这洗那。桂芬的丈夫自从胖小子落地那天起,心就踏实起来,照常下井干活,从没请过假、误过工。玉花虽然辛苦了一个月,可是却给国家实实在在地换下了一堆煤。
(新华社)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