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阅读
  • 0回复

关于农业生产中群体概念问题的讨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05-18
第7版()
专栏:学术动态

关于农业生产中群体概念问题的讨论
农业生产中的群体概念问题,引起了农业科学界的广泛兴趣。最近,中国科学院植物生理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南开大学生物系植物生理专门组都就这一问题召开了学术讨论会。广东省除在3月份全省科学技术交流活动月讨论会上讨论这一问题外,又在4月下旬召开了有农学、林学、物理学、数学、哲学等部门工作者及农业劳动模范、农村技术人员参加的全省性学术讨论会,更广泛更深入地讨论了这一问题。此外,一些报刊也发表了有关文章。
各地讨论中,不少同志认为,在作物群体发展过程中,确实存在着自动调节的现象。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系部分研究人员认为,自动调节和“反馈”作用是植物群体发展的规律,从植物群体总干物重的变化规律可以看出,种植的基本苗数不同,但最后总干物重总是比较相近的。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所的不少同志认为群体调节作用是存在的。但这种自动调节作用是有条件与限度的,它直接受环境条件的影响,尤其是栽培措施的影响。如肥水条件优越的田块,调节能力就大些,差的田块,调节幅度就小些。植物生理所的一些同志也认为,自动调节是自然界生物的基本特性之一,是普遍存在的。他们认为群体的调节能力是在一定范围内实现的,就植物本性讲是有限的,而且经常受到外界环境条件的限制,不能充分发挥作用,有时它作用的方向与人类的经济利益并不符合。人们研究它的规律性,就在于认识它、掌握它,利用它有利的一面,限制它不利的一面,这就是人的主观能动性。
讨论中有些同志对此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华南农学院农学系部分教师认为,疏植田所以分蘖多,是通过人工加肥的结果。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所也有一部分同志认为,分蘖的消长现象是植物在人为条件下被迫适应的现象,不是自动调节的结果。植物生理所有的同志认为,“自动调节作用”的提法容易产生误解,它会相对地削弱人类栽培活动的重要性。生物界普遍存在适应性,作物群体对环境也有其适应现象,是否用“自动调节作用”来概括,值得商榷。
关于群体与个体的矛盾关系问题,广东省在讨论中有人认为两者之间是存在一定矛盾的。也有人认为如果单从个体出发来看问题,群体与个体是有矛盾的,但是从群体观点出发,又应该看到两者的统一关系。他们认为,群体发展过程中基本的矛盾是作物与外界环境的矛盾,如果栽培合理,满足作物生长对外界环境条件的要求,群体与个体同样可以发展的。南开大学生物系植物生理组就个体生理和群体生理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有无质的区别问题进行了讨论。有的同志认为二者有质上的不同,因为密植时植物机械组织变弱,玉米在高度密植中不结果穗。另一些同志认为群体生理和个体生理没有质的不同,群体是由个体组成的,个体的生理机制就是群体的生理机制。在丰产条件下,群体不致导致个体生理机制上的重大变化。
关于主茎和分蘖的问题,许多同志根据生产实践和研究工作中观察到的现象发表了意见。华南农学院农学系有的同志认为,根据调查材料,说明主茎产量、性状都比分蘖优越,因此利用有效分蘖,控制无效分蘖是今后寻求高产的途径。植物生理所有的同志认为,分蘖对外界条件的反应较主茎敏感,当外界条件(肥、水、光、温)改变时,分蘖首先受到影响。分蘖可看作主茎与外界条件之间的缓冲者。这种缓冲作用保证了主茎比较稳定,生长比较整齐一致,不致过大过小。这种分蘖的特性对人是有利的,人可以按栽培条件适当控制分蘖。由于主茎比较稳定,当外界条件不良时,可以依靠它来保证达到一定的穗数。由于分蘖敏感,变动性大,可塑性大,所以在外界条件优越时,增产潜力也大;将来栽培条件不断改善时,可以更多地利用分蘖。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所的一些同志认为,过分强调主茎作用即主穗优势论,或过分强调利用分蘖都是不实际的,我国幅员广阔,自然条件与栽培技术水平各地悬殊,因而夺取高产以主穗为主还是适当利用分蘖,要因地制宜。
在广东省4月举行的讨论会上,汕头专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人员分析了潮汕平原人多田少、地好肥多和群众技术较好的情况,并举出试验田中依靠分蘖既省谷种、秧地、人工、收成又好的事实,提出在潮汕平原依靠分蘖是增产途径的看法。揭阳县南山公社土专家杨楷,举南山公社1957年早造由于没有因地制宜,瘦田也插单、双株植,结果分蘖很少,招致减产;1959年晚造,在肥少的田适当密植,肥多的田适当疏植,结果,分蘖有效穗数很高,增产很多的实例,认为只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不论依靠主茎还是依靠分蘖,都有高产的可能。
同时,林业、生物学、物理学等部门的科学技术人员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群体概念的问题。华南林学院代院长沈鹏飞从天然林和人工林的自然落枝和自然稀疏的现象,证明植物群体的发展有其自动调节的现象。华南甘蔗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王鉴明,从甘蔗群体发展过程中不同阶段的不同现象,说明群体与个体的关系是随着不同阶段而变化的,每一阶段都有其主要矛盾。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