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8阅读
  • 0回复

陈大年和“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05-18
第8版()
专栏:

陈大年和“喜”
杨扬
短篇小说《沙滩上》中有个陈大年。此人是生产大队长,一个普通的共产党员,他有条了不起的长处,就是闻过则喜。
别看这是个普通的字眼,人们常常相会而喜,满意而喜,遇功而喜;但是,当一个人遇到批评或责难的时候,他仍然能“喜”,这却并非现在已经人人皆能为之的吧?而陈大年作到了。
陈大年和他的伙伴副大队长囤儿一块返乡,为建设陈村出过“汗水与心血”,也有过“种种缺点和错误”。整风中,群众批评了他们的过失。囤儿在批评面前垂头丧气,觉得“像跌在枣刺坑里一样,受不了”。陈大年却不是这样,挨批评他“扛了重头”,没有“溜肩”,也没有“蒙着脑袋睡大觉”。他是劲头十足,喜冲冲地接受意见,分析原因,着手改进。在“集中批评”他的那几晚,他也半夜里到计划改造的圈马湾沙滩上细察地情寻找办法。他用切实的指导,催得七小队长去浇原不打算浇的干旱的玉米,用开导和交心使“逛鬼”陈运来把才能用到生产上来,用“诚”的钥匙打开了思荣老汉的“锁”,还用他那喜冲冲的火劲燃旺了伙伴囤儿的火劲。在群众批评的考验中,他热情更高,头脑更清,方法更对,更迅速地成熟起来。
我国古代有许多劝人乐听责过之言的谚语,古代的哲人也说过些忠言逆耳听之为是的道理。但是历史上有过几个是贯彻始终的闻过则喜的人呢?只是在我们的时代,闻过则喜才获得了崭新的意义,功与过的内容才有可能与千百万群众的切身的革命和建设事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喜”,也才有了新的真正无比深厚的内容。陈大年在沙滩上犁沟旁对灰心丧气的囤儿说过一句朴素而意味深长的话:“不像个无产阶级战士的样子。”照陈大年的理解,作“战士”是要求自己和同志的标尺,功过都得由此衡量,“喜”也要由此考虑,是它应该有的“样子”的一部分。陈大年和他的“喜”,是新的人,新的“喜”。是把“喜”作为“无产阶级战士”的本分来面向世界的。他在渭河滩上为建设农村而斗争、劳动,有功便踏踏实实地继续,有过便高高兴兴去改正。他“喜”,因为他工作不是只为自己,而是为了把面前的一切变得更好,他想到沙滩、陈村、八百里秦川,想到边疆、沙漠还有更多更多的“任何地方”。
陈大年的“喜”,是我们革命者的“喜”,它震响着集体主义的新人的笑声。这里使我想到奥斯特洛夫斯基对来座谈他的作品的作家们说声“开炮吧”时的笑,想到《远离莫斯科的地方》中阿列克塞·柯甫少夫的似乎陶醉于听批评的畅心的微笑,想到许多革命的领导人物和党员听到批评时那种诚恳的笑。
这样的“喜”,是革命者宽阔而乐观的心胸的表征。只有忘我的人,才能有忘我的“喜”,才能坦然地丢掉过失。当一个人整个身心投融于无产阶级事业中去,那么,不管在什么地方,他都是无产阶级的一颗纯粹的细胞;而他将像自己的整个阶级一样从来不怕失去什么,而坚信会得到整个世界。正是为此,毛主席就谆谆告诉我们要经常像洗脸扫地一样开展自我批评,对所批评的过失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这样的“喜”,也是革命者相信可以改正过失的大无畏精神的表征。在我们看来,作工作免不了有功也有过,重要的是知过改过。过不必讳,改它就是。只有真正“喜”闻过,才能真正喜得功,对于批评只要经过认真的分析、仔细的消化,对于过采取细查原因和切实的改过的努力,就可把过转化成有利于集体事业的功。因而,所以喜,还在于我们知道这正是为了迎接变革,使之更好。陈大年正是这样喜冲冲地去变革的。他认真地“整顿整顿”自己,
“整顿整顿”工作。他心胸坦荡,生气勃勃,勇往直前。唯其如此,他能无所“伤”,无所虑,也无所怯,勇于战胜自己身上来的困难,向着更大的功更新的成绩奔去,从闻过的“喜”迎接新的闻功的“喜”。
让为勇于改过而“喜”的精神发扬光大吧!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