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阅读
  • 0回复

配套的辩证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05-20
第7版()
专栏:工农论文选

配套的辩证法
天津第三钢铁厂工人 赵国栋
一提到配套,很容易使人联想到“补缺”,实际上,它的意义和作用,远非如此。
配套,这是符合辩证唯物主义原则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这个方法,巩固着先进方面的成绩,提高着薄弱环节的水平,不断地调整着各个部分之间的比例关系,使得事物的发展,由不平衡转化为基本的平衡,从而促成着事物整体的全面发展,并为事物的波浪式的有节奏的前进运动,打下了基础,弹出了节拍。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讲究配套的,有矛盾的一方,必有矛盾的另一方。一列火车,有火车头,必有车厢;生产箩筐,就得配以绳索和扁担;炼钢需要有从进料到浇注的一大套的生产设备;吃饭需要有锅、碗、盆、勺和筷子之类一整套的食用家具;缺少一样,事情都难以进行或者进行起来很不方便。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曾经把整个国民经济机构比喻为一架机器,意思就是说整个国民经济各个部门之间是一个有机体,也是成龙配套的。而我们通常说的配套,就是把相互联系的各个部分组成统一的整体,就是依照事物本身各个部分所固有的比例关系,进行全面安排、调整,以求得事物全面平衡发展的一个方法。
在一事物的整体当中,各个部分虽有主次之分,但是它们同样都是为整体所需要而不可缺少的。“缺一不成套”,任何整体都是建筑在各个部分的全面配合、相互作用的基础之上的。而这个“相互作用消除了一切绝对的首要性与次要性”(恩格斯语)。因此,对于整体的任何一部分,即算是一颗螺丝钉、一个配件,我们也决不能因其小、因其次要,而加以排斥、轻视,或者忽略。在钢厂中,没有钢炉,自然不能炼钢,如果操纵钢炉的转炉机坏了(其实,常常只是转炉机的某一零件或部件坏了),同样也会使炼钢工作停顿下来。因为转炉机一坏,就会使炼钢炉这一机组的设备配不成套,从而使整个炼钢系统的全部设备配不成套。没有配成套,就不能使用,就不能炼钢。
我们强调通过对于事物内部进行调整而使之达到平衡的配套的重要意义,这决不意味着就不要重点突出了。恰恰相反,唯有重点突出,才为配套造成了前提。如果没有重点的突出,那么,所谓配套或平衡,也就无从谈起了。要知道,重点的突出,不但尖锐地提出了配套的问题,而且尽快地促成这个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最大的可能。
我们知道:纲举而后目张,只有抓住事物发展中有重大影响的环节,才能促使整个事物顺利地向前发展。因此,配套必须从抓重点开始,抓对事物的发展有重大影响的薄弱环节开始。而所谓薄弱环节,就是比其他环节落后,因而和整体的矛盾较为突出的那一环节。这样的环节,影响着其他环节的生产效率,拉其他环节的后腿。因此,改变薄弱环节的现状,提高薄弱环节的水平,就成了促进事物整体发展的关键。
当重点已经突出到一定程度时,为了对事物的各个方面进行全盘的必要的调整,就需要将力量的使用方向,从过去的重点适当地往别处转移一下,以便促进其他方面相应的发展。这种转移,也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因为过去的重点由于矛盾的解决或基本解决,而转向次要的一般的方面;而过去处于次要地位的矛盾,就上升成为重点。重点的转移,突击方向必须随着转移。
我们知道,任何重点决不是孤立的。一方面,它只有和其他方面配合起来,汇集成为一个整体,才能发挥它的作用;另方面,只有使一般或后进方面追赶上来,和重点配成新的一套,才能为重点的再突出,创造前提。因此,在解决重点问题的时候,必须两条腿走路,既突击重点,又安排一般。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