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阅读
  • 0回复

体温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05-21
第6版()
专栏:卫生知识

体温
陈静
健康的人,不论在春夏秋冬,也不管气候冷或热,体温总是保持在摄氏三十七度左右。由于人体里在不断地产热,同时也在不断地把热散发出来,因此不管气候怎样变化,人体产生的热量和散发出来的热量,总是大致相等的。体温能够保持平衡。但是,健康人的体温,因性别的差异、年龄的大小、或随着人的活动情况也略有不同。例如:女人的体温,比男人的稍高一点;小孩的体温,比大人的略高一点;壮年人的体温,比老年人的略高一点;妇女在月经期的体温,比平时的略高一点;我们在刚吃过饭或在剧烈运动以后,新陈代谢比较旺盛,消耗的热能也较多,因而体温就会暂时的升高一点;睡觉的时候,由于新陈代谢比较低、产生的热也比较少,所以体温比醒着的时候略低一些;下午四点钟到六点钟的体温,比上午的稍高一些。不过,一天当中,体温的变化相差不大,一般是不会超过一度的。另外,人体各个部位的温度也略有不同,例如:肛门里的温度,就比口腔的温度约高半度;口腔的温度,又比腋下的温度高半度左右。
我们身体里热的产生,主要是由食物里吸收的养料在体内的氧化来的。人的活动,就得靠从食物里吸收来的养料(如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这些东西,经过胃肠的消化,被吸收到血液里,供给身体的需要。食物从吃下去到被身体吸收和利用,是要经过机械的、化学的一系列的消化过程,而化学消化过程的氧化作用,即能产生大量的热能,这些热能,就是保持体温所必需的。人每天所需的热量,与年龄、性别以及活动情况或劳动的强度有所不同,从事脑力劳动的人,每天需要的热量,比体力劳动者要少,轻体力劳动者比重体力劳动者需要的热量也少。
假如身体里总是产生热而不散发热,对身体也是不利的。体温的保持平衡,需要产热量与散热量的“收支相抵”来调节。身体里产生的热量多,散发的热量少,体温就会升高;如产生的热量少,而散发的热量多,那末体温就会下降。人体产生的热,通过大小便和呼吸,能散发一部分,而绝大部分的热是由皮肤散发出来的。皮肤的散热,主要是通过传导、辐射和蒸发。而蒸发又主要是靠出汗,随汗水从身体里带走大量的热。无论是哪种散热,都是受中枢神经的支配。例如:我们的大脑,受到高温刺激时,它就能影响出汗中枢使汗腺出汗,还能使皮肤的小血管扩张,加快从皮肤散发体内的热;同样的,大脑在受到冷的刺激时,它也可以使体内的产热机能增强,同时也可控制体内的热少散发出来,如皮肤血管收缩、汗水减少等,这些都是身体内部的体温调节。体温的平衡,除了身体内部自动调节以外,还有一些外部的辅助办法。例如天冷时,多穿衣服,关上门窗,生上火炉等;天热时,减少衣服,开门窗,搧扇子等。
人在生病的时候,体温往往会升高,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发烧。发烧是疾病的一种症状,大多是由于细菌、病毒侵入人体内引起来的。在患病的机体内,各系统和器官的正常机能受到扰乱,调节体温的中枢神经也受到细菌毒素的刺激,因而体温升高,体温升高是机体与疾病斗争的一种防御反应。在另外一种情况下,如体内缺乏水分,血里的水分过少,也会妨碍热的散发,因而体温也会升高。总之,发热的原因,不外是因体内热的产量大大增加,或是热的散发量减少。不论是哪种原因,都是产热量比散热量多了,以致积存在体内的热量超过了正常情况,因而发烧。
夏天气温较高,如在没有通风降温设备的高温车间操作,或在田间烈日曝晒下劳动,时间过久,由于外界的气温比人的体温高,以致身体里的热不能散发出来,再因出汗过多,体内失去大量的水分和无机盐,因而造成循环、消化、排泄、神经系统等的生理机能失调,引起中暑。解放后,党和政府关怀劳动人民的健康,在工农业劳动战线上,采取了各种劳动保护措施,增添了各种防暑降温设备,积极预防中暑,因此,大大减少和避免了中暑现象,使劳动人民的健康更有保障。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