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阅读
  • 0回复

诗意和风格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05-22
第4版()
专栏:笔谈散文

诗意和风格
菡子
亲切动人的散文都是有诗意的。
一篇散文,少则几百字多则几千字,其中总有烁烁闪光的东西:是你能感觉到却没有说过的,是那样美好能使你向上的,它也许十分平凡,但经过真切的描叙和毋容置疑的分析(虽然也许只有数字点明或寓意在不尽言之中),它成了生活中崇高的哲理——人们乐于探索和向往的小径。
生活本身的光辉就是那诗意的火种。活在我们伟大的时代,就不难在一人一事一景一物中发现诗意,顽强、坚贞、谦逊、大公无私正是我们无产阶级性格的特征,它常常见之于行动,在日常事物中透露出来,反映了我们时代生活中的本质。在形象上它们又都是最完美的,那劳动所创造的一切包括劳动者自己的风貌姿态……都有清新、瑰丽之感。站得高、看得远、接触面深而广,诗兴愈盛,诗意愈浓。魏巍歌唱的《谁是最可爱的人》响彻晴空,它所激起的共鸣是所有国际主义战士的自豪感(我在前线听不少指战员说过,就为了创造了这个光辉的称号,大家建议为魏巍同志请功)。这是最深的诗意,它具有无穷的美感和鼓舞的力量。伟大的革命先驱罗莎·卢森堡的《狱中书简》,她在囚室内那么认真地描写花香鸟语,散发着浓厚的生之诗意,无异于一篇战斗的宣言。一切牺牲了的先烈和活着的同志们作的狱中纪实,都是最能激动人心而终生难忘的。人在经受严峻的生活的考验,最能产生诗的情绪。一切有远大的理想,勇于斗争、勤奋地劳动着的人们,都在或者可以写出诗一样的散文。
散文是最有风格的文体。——这也许是我的偏见。我常常觉得散文传出最亲切的语言,好像见着作者本人似的。
我们熟知的散文家,都有自己的散文的风格,不仅表现在文字和构思方面,甚至可以看出各人散文的风格,正是他们自己阅历、思想、个性、文风所体现的。一句话,有它们自己的风格,是他们各人的精心和独创之作。一切并不闻名的作者令人难忘的散文作品,也各有属于他们自己的东西,——经过他们深思熟虑用他们熟悉的语言表达出来的,别人难以想像的意境。只有言之无物语言无味的散文,才没有自己的性格。
有的人用朴素的文字,有的人用华丽的辞藻,但都可不失为一篇优美的散文,正如水彩画和油画一样,可都得有一点抒情的调子。读者可以有自己的偏爱,但文坛上决不拒绝百花齐放。我也许最喜欢赵树理的,他的《催粮差》是一篇典型的散文,三两千字,几个人物,一部催粮史。可是巴金的最亲切的谈心,高士其新奇的识见,刘白羽雄浑的气魄,冰心清丽而委婉的描写,魏巍壮丽的诗,不也是一样动人么?
我在心里衡量好的散文的标准,就是这些。也许我并没有说清楚散文的诗意和风格。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