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阅读
  • 0回复

比较显高低 深挖见根底 天津色织一厂对比分析两个车间的情况找到提高产品质量的办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05-23
第3版()
专栏:

比较显高低 深挖见根底
天津色织一厂对比分析两个车间的情况找到提高产品质量的办法
本报讯 天津市色织一厂领导干部在提高产品质量的工作中,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从研究两个车间的不同做法和不同效果,找到了提高产品质量的办法,并且改进了领导作风。印 象 变 了
2月间,天津色织一厂的领导干部分头到车间了解本厂质量情况。在参加验布中,发现平时印象里下机正品率都不错的三、四车间,这次抽验的结果却大不一样。四车间抽验了五匹,仅一匹布上有一处油残;而三车间,一连验了十几匹,匹匹有疵点,有时一匹布就有“拖纱”小残三十多个。他们一连考查了一周,结果是:四车间下机正品率始终保持80%以上,三车间下机正品率最高只达30%,有时全部达不到要求。
四车间和三车间生产的都是白色织物,使用的机器设备大体相同,为什么质量却相差这么大?为了寻找答案,工厂领导方面决定具体研究他们的做法。
寻找答案
工厂领导干部首先来到三车间。经过对残疵的分析,发现小残多、大残少;这些小残,是因工人操作不良造成的。他们再去四车间检查。这个车间新工人多、老工人少,工人技术条件远不如三车间。但是,四车间因工人操作不良造成的疵点却很少。为什么四车间技术条件差,布的质量还比三车间好呢?他们多次召集四车间老工人座谈。会上,织布工张庆荣说:“我们织布工都把五项小残当作影响质量的大敌,人人注意,人人警惕,努力使自己的机台消灭残疵。”验布工胡书谦说:“我们车间有验布工、织布工、保全工‘三挂钩’制度,验布工当天验布,当天分析残疵,当天把残疵动向分头告诉织布工、保全工。”这些,给了厂领导干部很大启发:要消灭小残,不仅要依靠工人的操作技术,还需要各环节都有一套踏实细致的工作制度。
领导干部回过头来又跟三车间织布工一块验布。他们跟织布工王淑焕一块验她织的布,发现布上“稀密路”疵点很多,问她是什么原因,她回答不出来。原来,她根本不了解这也算疵点。再看看三车间的十三个验布工,有九个人忙于修补,当天的下机布验不出来,有时积压二、三百匹,更没有及时分析,及时通知织布工、保全工注意改进质量。
追根究底
为什么三车间会存在这种情况呢?他们找到三车间主任,询问他国家规定的质量标准。这一问,竟把他问住了。他们再去问四车间主任,情况恰恰相反,他对质量,规格标准,什么残疵打二等,什么残疵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当前什么残疵较多等问题,都一一对答如流。
这样一对照、一追根,问题就一目了然了。他们召开了多次不同形式的议论会,对三、四车间的工作进行了分析、比较。大家列举了许多事实,就实论虚,说明四车间领导干部平日作风艰苦细致,深入群众,深入生产,对上级要求和当前生产实际都比较清楚,工作中能掌握主动。相反的,三车间干部平素只在车间走一走、站一站、看一看,作风不够深入,底码不够清楚,明明本车间下机质量不好,却长期没有发觉,思想上还有些自满。
也看优点
工厂领导干部在对比调查中,不仅注意到三车间下机正品率低的缺点,同时也注意到三车间大残少的优点。为什么会大残少?主要是三车间机器维护得好。副厂长和工程师特意逐台检查了机器保养的情况,发现三车间的织布机台台运转正常,台台机件角度准确。于是,他们又进一步访问了车间主任、保全工、织布工,认真总结了他们做好机器保全保养工作的经验。转过来,他们又检查了四车间这方面的情况,发现四车间恰好在这方面存在薄弱环节:“卡其”布虽然五项小残少,但是布面却常有“开车印”,这是由于机台上螺丝不全,机器开车时发生震动造成的。他们进一步检查了四车间的机器保全保养工作,发现这个车间过去对这一工作重视不够,组织不够健全,制度也不够完善。工厂领导干部在三车间召开现场会议,推广了三车间的经验。
这个作法,不仅使四车间和三车间抓质量的经验可以配成套,而且由于全面地估计了成绩和缺点,对三、四车间的干部和职工都起了良好的教育和鼓舞作用。
改进作风
通过两个车间的对比、分析,厂级领导干部也受到了相当深刻的教育。他们检查了过去领导作风不深入、工作底码不清的问题。像过去厂长对车间产品质量情况,多是依靠表报来了解,三车间“人造棉”下机质量从表报上看来,正品率总在70%左右,这次,经过实地调查,才了解数字不准确,原来是没有计算“五项小残”。过去领导干部虽然也常到车间、小组,但往往只是干干活,一般地了解些情况,很少系统地、有目的地进行调查研究,因此,对下边情况若明若暗,领导工作一般化。
根据两个车间对比调查中发现的经验和问题,工厂召开了一系列的会议,总结和交流了提高产品质量的先进经验;党总支对全体干部进行了改进思想作风、加强调查研究的思想教育,并且作出了把调查研究工作制度化的规定。
现在,这个厂从厂级到车间,领导作风都在发生变化。三车间正副主任每天都到验布室验布,发现问题立即研究,并通过大字报和碰头会向群众交底,次日就见效果。例如,他们最近发现五项小残减少了,但油残却很多,就马上和织布工、注油工研究、分析,采取了相应的措施。经过一番努力,三车间的下机正品率已经上升到76%以上。四车间的领导干部也加强了有目的的、系统的典型调查工作。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