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阅读
  • 0回复

学习要打好基础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05-23
第7版()
专栏:

学习要打好基础
王威宣
现在高等学校和中等学校的教育工作者,都越来越认识了打好学生基础知识的重要性,这的确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
一切科学知识,都是相互联系,一环扣一环的。前面的基本理论或基本操作未学好,就像整个“链条”断了一个环节一样。古今中外的科学文化名人,都是先打好基础,然后才登上科学文化的高峰的。正像盖金字塔一样,基础越牢固,越宽广,那塔尖也就越能高耸入云。
要打好基础,就要花一定的时间和精力。乍看起来,这是影响学习进度的。实际上,从整个学习过程看,这样作却能加快学习的步伐。如果学生们只是囫囵吞枣地把基础知识涉猎一番,便往前赶学别的更深的知识,图一时之快,将来势必重新学习已经学过的东西。这样,主观上要求快些,实际上却反而慢了。苏联科学家巴甫洛夫在临终时写给青年们的遗书中说:“你们在想要攀登到科学顶峰之前,首先应当研究科学的初步知识。如果还没有充分领会前面的东西,就决不要动手搞后面的东西。”这也就是要我们注意打好基础。
“基础”的概念是相对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学生对打好基础都会有它不同的涵义。但是,总的来说,基础的内容包括以下三方面:
一、基本理论。它是认识客观世界的一些基本观点,使学生能够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下,认识自然界和社会生活的一些基本规律。
二、基础知识。它是关于认识客观世界所必需的一些最基本知识,是进一步学习专门知识的必需条件和不可缺少的工具。例如,数学是一门论述现实世界数量的及空间的形式与关系的科学。它是从生产实践中产生而又在生产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的科学。没有数学的发展,就不能有物理学、天文学、化学等其他科学的发展。学习数学,是从事科学工作的良好准备。
三、基本的治学工具和方法。例如,语文是人们交流思想的工具,也是进行革命斗争的武器。人们作任何事情都要表达思想,而要表达思想,就要掌握语言文字这个工具。有些青年学生认为自己不想当作家,就可以放松语文学习,这是不对的。再如,外国语是文化交流的工具。我们生活在世界上,必须与外国交流文化。所以除了学习本国语言,还要学习外国语言。在世界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我们当然更应该注意学习外文。从治学方法来说,主要是培养学生有独立实验实习的能力,运用工具书籍的能力,整理材料或写科学论文的能力和其他技术性的操作能力等。这些基本训练,乍看起来是不很重要的。其实不然。它们对于攀登科学文化高峰有着直接的关系。巴甫洛夫说:“鸟的翅膀无论多么完善,如果不依靠空气支持,就决不能使鸟体上升。事实就是科学家的空气。没有事实,你们就永远不能飞腾起来。没有事实,你们的‘理论’就是枉费心机。”上述各项基本训练,是帮助我们进一步认识事物,把握客观事物本质的有力助手。其他基本的技术性操作,对于从事科学工作,也有着极大的意义。古人说得好:“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假如不善于使用“规矩”,对“六律”也分辨不清,自然也无法“成方圆”、“正五音”了。
既然是“基础”,那么就必须巩固。基础不巩固,建筑物是不会稳如泰山的。学习之道也是如此。如果像老熊掰玉米那样,左边夹上一个,右边所夹的却又掉光了,那我们就不可能真正学到丰富的知识。
怎样才能把基础打得巩固呢?一句话,非下苦功不可!《列子·汤问篇》中有一段故事:年轻的纪昌向神射手飞卫学习射箭。飞卫要他学习基本动作,用眼睛死死盯住一个目标而不任意眨眼。纪昌回去后,坐在妻子的织布机旁,老是死盯着一上一下的踏板看,两年后目力很好,纵使有人用锥子在他眼前比划,他的眼睛也不眨一眨。纪昌以此为满足,回报飞卫,师傅又要他把目光练得看起小东西来也像是一件大东西。纪昌回去后,用头发缚了一只虱子,把它悬挂在远远的窗口,天天看着它,三年后,看虱子就像车轮那么大了。这时纪昌用副小小的弓箭试射,正好射穿虱子,而没有碰上头发。以后,纪昌就成了出色的射手。这故事启示我们:必先下苦功夫学好基本动作,打好基础,才可能有绝技出现。在青年学生中,有些人嫌基础知识或基本训练过于简单,近于枯燥、乏味。这种看法是不全面的。应该知道,凡是基础的东西,一般说来总是比较简单的,但却不能因此就小看它。因为一切复杂的,都是先从简单开始的。没有简单的,便不会有复杂的。不先在“浅近”、“简单”的地方下功夫,便无法进入“高深”、“复杂”的门槛。杰出的歌唱家,总是从学习最简单的音阶、音符开始的。婀娜多姿的舞蹈家,总是从简单的舞步学起的。画家徐悲鸿曾说:“我爱画动物,皆对实物用过极长时间的功。即以马论,速写稿不下千幅。并学过马的解剖,熟悉马之骨架肌肉组织。夫然后详审其动态及神情,乃能有得。”学画画,不先作简单的速写稿,哪能栩栩如生地给所画的对象传神?学习要打好基础,同样要花费许多心血,下一番苦功夫。列宁说:“谁怕用功夫,谁就无法找到真理。”(《列宁全集》第19卷,第136页)
要打好基础,必要的重复是允许的。古人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温故”,形式上看是简单的重复,其实不然,温故会有许多新的体会和感受。攀登世界最高峰的登山运动员们为了攀登极顶,就要先作三番五次的适应性行军,达到一定高度之后,又返回山下的宿营地;这样反复多次,就一次比一次攀登得更高。难道我们能认为前几次的适应性行军是多余的吗?
打好基础是为进一步攀登高峰服务的。打基础是知识的广博的问题,攀高峰是知识的深造问题。两者是互相促进,互相关联的。只有基础知识越广博,对于深入钻研某一专门课题,就越有帮助。基础知识越广博越巩固,就越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而对问题研究得越深,对于基础知识的要求也就越迫切,越要求有广博的知识。只想“攀高峰”而不事先打基础,这是办不到的。当然只一味打基础,而不敢攀高峰,也是不对的。但是只有在打好一定基础的基础上,才能进一步攀登科学文化的高峰;在攀登高峰时又会发现基础之不足,从而补足必要的基础知识,继续为攀登高峰服务,这样互相促进,不断地螺旋式上升,就会使我们逐步攀登上科学和文化的高峰。
我们的革命导师马克思和恩格斯正是这样做的。马克思最喜欢的格言是:“人所具有的我都具有。”马克思对哲学、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学说、文学、历史、法学等都有精湛的研究,恩格斯也是同样有极其广博的知识,正因为这样,他们才攀登人类科学文化的最高峰,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极其伟大的贡献。
当然,要真正打好基础,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而不是一蹴而就的。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而放松打好基础的工作。恰恰相反,我们要加速做好打好基础的工作,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充分利用有利条件,使我们真正打好学生学习的基础。我国古代思想家荀子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荀子·劝学篇》)又说:“跬步而不休,跛鳖千里;累土而不辍,丘山崇成。”(《修身篇》)这些都说明,只要我们坚持不懈,下苦功夫学习,就一定能够打好基础,就一定能够获得一门以至数门专门的科学知识,从而更好地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壮丽事业服务。
现在,人类历史已经揭开了征服宇宙的光辉的一页。我们要培养青年一代树立共产主义的雄心壮志,努力攀登世界科学文化的峰巅。要攀登高峰,必先扎扎实实打好基础。“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我们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武装自己,用人类历史上真正有用的知识武装自己,才能负起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重任!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