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阅读
  • 0回复

书话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05-25
第8版()
专栏:

书话
晦庵
再谈翻版书
《翻版书》一文发表后,承蒙许多相识和不相识的朋友,纷纷投书,把他们曾经接触到的材料告诉我,张静庐先生还特地寄给我一份本来准备收入《中国出版史料》的目录,这份目录是从《中国新书月报》(华通书局出版,1933年2月被迫停刊)第二卷第四、五期合刊及第二卷第七期、第八期上综合起来的,共收1932年调查所得的翻版书二百零一种,大部分都用原书、原作者、原出版者的名义翻印,不过纸张和印刷极为恶劣而已。由于这份目录,使我想起,为了取缔翻版书,1932年7月在北京还成立了中国著作人出版人联合会,查获了双义书店、卿云书店、宝仁堂书局等翻版书大本营,轰动了当时的出版界。但干这种勾当的其实并不止这三家,而且也不限于北京一地,郑州、开封等处都有类似的翻印机构。经过这次取缔,这批牟利商人便采取改头换面、张冠李戴的办法,把书名、作者、出版者随意改动,搅成一片混账,最后受骗的当然还是读者。而在这些翻版书的版权页上,则又同样印着“版权所有,翻印必究”的字样。贼喊捉贼,要说明什么是资本主义,我以为这倒是一个颇足以揭示本质的例子。
不过我说翻版书还有它的战斗作用,倒也不只是《子夜》一例。使我感受最深的,是长征到达延安以后,由于反动派的严密封锁,当时延安出版的书刊,在白区就很难看到。抗日统一战线成立,国民党表面上联合对外,其实反共行为变本加厉。1938年3月伪中央宣传部印发的《战时宣传纲要汇编》里,就已经说什么《暴日正在国际间宣传中国赤化,以铲除赤化为其武力侵略中国之理由”,因此必须“根绝赤祸”,“辨明我国绝无赤化危险”。敌人说不该这样做,此辈就奉命惟谨,乖乖的不敢这样做。投降嘴脸,自己画得如此分明,真可以说是无耻之尤了。紧接着这个所谓“指示”,蒋介石又屡次颁发“密令”,于1939年2月制定“防止异党活动办法”,8月,制定“处理异党问题办法”,10月,制定“处理异党问题实施方案”,而所谓“审查法规”,“审查手册”等等,也就一连串的出现,直到皖南事变发生,反共便达到新的高潮。说实在话,当时住在大后方和敌占区的人,能够了解一点真相,知道一点解放区的情形,很大一部分就依靠翻版书,只要有一册漏网,立刻能化身百亿,广泛地在人民中间流传。单以新四军事件为例,我曾接触过而今天还有记录可查的,便有《时局逆流述评》、《今日之摩擦问题》、《论军纪》、《皖南问题的报告》、《震惊中外的 ‘皖南惨变’面面观》、《成为时局中心的新四军》等多种。这些大抵是采录时论,汇编成书,开始时原是出于组织上有计划的翻印,后来书商看到人心所向,有利可图,也便群起仿效。这一回和1932年不同,因为要争取读者,比较做得认真,印刷方面很少粗制滥造,而且还从政治论文逐渐扩展到文艺作品,效果颇为不坏。最近我就从书堆中找出一册《解放文学》(见附图),不署年月,不注出版处所,所收的都是解放区报刊上登过的论文和作品,正是上面所说的那时候翻版书里的一种。现在看来,虽然其中并无散佚难寻的材料,然而此一时也,彼一时也,在蒋介石严密封锁下,这类翻版书曾经被看作革命的火种,在黑暗里点燃起真理,有作用,有功劳,因而也有可取的地方。条件不同,评价有别。世事本来就是那么复杂,即以翻版书而言,我看也还是不要一概而论为好。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