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4阅读
  • 0回复

切实解决具体问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05-26
第7版()
专栏:思想评论

切实解决具体问题
而东
一切的革命和建设事业,都是人们根据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经过主观的努力来达到一定的目的。因为不利条件和有利条件同时存在着,发展过程就表现为曲折的。一方面,事业在前进;一方面,总是有许多障碍横在路上。但是,对于代表着人类前进方向的社会主义事业来说,一切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一切障碍最后总是要被扫除的。障碍扫除了,事业也就前进了。
实践着的人们能不能把事业迅速推向前进,关键常常就在遭遇障碍的时候。在这种时候,如果领导人不去想办法解决各种具体问题,一任困难条件拦断道路,事情也就以失败告终了。反之,如果他们能够一个个地切实解决那些问题,事情也就大步前进了。人们应当无保留地相信革命的光明前途,具有不可动摇的胜利信心,不如此,他就不是真正的革命者。但革命的信心必须以实事求是的努力为基础,在任何时候不要放松对具体问题的解决。否则他就同样不能成为真正的革命者,而只是个空想家空谈家。
切实注意具体问题是务实精神的体现,同时也是革命精神的体现。革命精神和务实精神是绝对不可分割的。很难想像,一个人具有革命精神,但他并不注意具体问题,而一任事业被困难扼阻,不能前进,甚至后退。所以,离开务实精神来谈革命精神,是没有实际意义的。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认定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不断发展的。而每一步发展,都会碰到一些新的问题。这些新问题和过去的事情有一定的联系甚至某些类似之点,但又总会有自己的特点,这就是事物的特殊性。要发展,要把事业推向前进,就必须认识和把握这种特殊性,具体地分析和解决特殊的问题,即具体问题。因此,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和具体解决,就成为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活的灵魂。不解决具体问题,就不可能有发展,这就从根本上违背了辩证法,抛弃了辩证法。所以,一切真正赞成辩证法的人,就决不能停止在背诵辩证法的词句,而必须把注意力集中在当前发生的各种实际问题上,研究各种办法来解决这些实际问题。我们党中央所提倡的一般号召和具体领导相结合,也就是要求在一般号召之外,一定要切实注意解决具体问题。并且要在解决某一地区和某一单位的具体问题中创造经验,用以推动一般。
有人说,领导人的主要任务是掌握原则。这话并不错。但是不要忘记,所谓掌握原则,就是在解决具体问题上掌握原则。离开了具体问题,也就不再有什么原则问题需要掌握了。比如,等价交换是人民公社必须掌握的原则。怎样掌握这条原则呢?归根结底还是要解决劳力协作、产品交换中的各种具体问题。马克思主义认为,真理都是具体的,原则问题都体现在具体的问题上。世界上没有抽象的真理,也没有和具体问题无关的原则。一切重大的原则,都必须通过具体问题的解决来实现。
把注意力集中于具体问题的解决,也并不等于事务主义。事务主义,是抓不住主要问题,把精力分散使用于琐琐碎碎的杂务,目光短浅,没有前进的方向。但是这里所说的具体问题,却是我们事业前进中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当然,具体问题当中也有一些是不太重大的问题。但是,只要它们和事业的进展有一定关系,就应当认真解决。这里要求领导人要在各种问题中分出轻重缓急,有计划地一步步解决。
要解决具体问题,就得弄清具体问题是哪些,中心问题是哪个。要了解,就得走到实际中去,在那里进行周密的调查研究。调查研究能够使人们看到事物现象的复杂性,看到事情往往不像自己想像的那样简单容易,因而懂得做事要小心谨慎,不能粗心大意。但是调查研究也能帮助人们在繁乱复杂的表面现象中找出简明清晰的头绪,找出下手的地方,就像在岩石上找到缝隙,使那些远远望去茫然一片、无限困难、似乎完全不可能解决的问题,变成可以抓住关键而一个个具体解决的问题。这时候,人们的心情会豁然开朗,感到事情原来也不是自己想像的那样困难。以北京市皮毛厂技术革命的过程(见4月28日本报第七版)为例。去年3、4月间,工人们自己制造了几百台机器代替人工劳动;但是使用了只有一两个月,绝大多数工人都丢开机器,回到手工劳动中去了,坚持使用机器的只剩下十三个人。这样一个严重的现象,对于某些仅仅坐在办公室搞文牍事务的干部,曾经引起严重的思想混乱,甚至对技术革命发生根本动摇,得出所谓皮毛业这一行根本不能使用机器的结论。但是,领导干部真正走到生产的实际中去调查以后,就发现事情并不是漆黑一团,前途并不是那样悲观和毫无希望。工人不愿使用机器,只是因为机架不稳、刀不快等一些具体问题没有及时解决。把问题一个个摆开来,机架不稳,是加固一下的问题;轴易弯,刀不快,是换一些粗轴快刀的问题;维修赶不上,是增加一些维修力量的问题;一个人使用一个机器顾此失彼,是把个人单独劳动改为小组作业的问题;操作技术方面,则是把大家使用机器的经验,尤其是十三个人的成功经验加以系统化和推广应用的问题。所有这些,都不足以证明以机器代替人工的技术革命是根本不可能的,而只是证明那些问题需要具体解决。这样,人们就从漆黑中找到光明,从迷惑中找到出路,从被动转入主动,一座无法移动的岩山,现在成为可以一块块搬走的东西了。人类特有的主观能动性,在这里找到了广阔的园地。
不利条件使人们在实践中不断遭遇一些阻力和挫折,但实践本身也不断产生和创造着克服阻力的新条件,这就是解决各种具体问题的可能性的源泉,从上面的例子看,制造了许多新机器,这就是新的条件。这些机器都是有缺点的;但是经过改进,它们已经成为很好的机器。现代化的复杂完善的机器,都是从几世纪以前简陋的机械发展来的。我们既能从无到有,就也能从简陋到完善。在这里,具有更大意义的新条件是人的经验的增长。谁已经使用过机器,谁就会或多或少学到使用机器的经验和知识。从消极方面看,机器不好使,工人们老是需要停下车来修理,简直是个“包袱”;从积极方面看,工人们渐渐熟悉了机器,懂得了毛病所在,学会了修理技术。在后来的第二次改革中,工人们提出改进意见五百六十多条,这些意见就是他们在实践中新学到的东西。没有上一段的实践,也就提不出这么些意见,事业也就不可能前进。所以,改革虽然暂时遭受挫折,但时间并没有白过,精力并没有白耗。经过新的努力,机器好使了,效率提高了,维修和操作的问题也解决了。结果是产量大增,质量提高,还节约出七百多工人支援兄弟厂。可以想像,第二次改革之后再实践一个时期,工人们一定会懂得更多,知道什么地方还可以作一些什么样的改进。这些问题的继续解决,将进一步提高效率和质量,进一步节约原料和人力。
有一段,工人们因为机器不好使而不愿使用机器,这并不是表明工人的知识经验没有增长,而只是表明领导上没有自觉地及时地把工人使用机器中得到的知识经验集中起来,变成系统的东西,用以武装工人,把工人动员和组织到改进机器,调整劳动组织和提高技术的运动中来。生活在生产实践中的群众,都是能够理解、能够创造的人,实践也逼迫他们、启发他们去理解和创造,问题就在于领导人要组织他们。领导者只要是生活在群众中,善于向群众学习,集中群众实践中的新经验,他们就一定能找出解决各种问题的具体办法。
马克思主义的最重要特征之一是它的实践性。人的实践要以一定的客观条件为基础,实践的结果则是客观条件的改变。这也就是从实际出发,改变实际。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人们也改造着自己的主观世界,这就是对客观规律认识的发展。而认识的每一步发展,又必然带给新的实践以更多的自觉性,把实践推向更高的阶段。以前人们考虑的是怎样制造一些简单的机器,后来人们考虑的是怎样把机器搞得更好。将来过了一个时期,他们必然还会考虑用更新式更高级的机器代替现在的机器。时间在推进,革命和建设的事业也将不断地推进。推进的速度,是受历史条件的限制而有一定限度的,绝不能随意否定和超越这个限度。但是,在条件允许的限度内,伸缩性是很大的。什么人能够充分运用社会主义这个先进制度所带来的可能性,在前进中走得最快最好呢?那就是那些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注意调查研究,因而能够最及时最正确地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的人们。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