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4阅读
  • 0回复

遇事同群众商量 推广经验通过试验 海陵公社党委书记庞积通领导作风踏踏实实 公社干部积极参加劳动,到哪里工作,就在哪里参加生产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06-01
第2版()
专栏:

遇事同群众商量 推广经验通过试验
海陵公社党委书记庞积通领导作风踏踏实实
公社干部积极参加劳动,到哪里工作,就在哪里参加生产
本报广州31日电 广东两阳县海陵公社党委第一书记庞积通,五年来一直坚持了深入群众,遇事同群众商量的优良作风。
海陵是一个荒凉贫瘠的小岛,由于缺乏水源,加上风沙为害,历来粮食产量很低,1957年以前,每年要由国家供应大量粮食。
1955年秋天,庞积通到海陵担任区委书记。这一年出现了少见的大旱。庞积通到干旱最严重的新盐乡领导抗旱斗争。这个乡粮食总产量比1954年减产30%,但是同样受旱的第一农业社却增产了。原因在哪里?调查发现主要是这个农业社修建了平塘,蓄水抗旱。为了推广这个经验,庞积通首先带领一批青年人在冯潮表村进行打塘试验,他们苦干九天,挖成了一口大平塘,并及时在抗旱中发挥了效用。1956年春天,在庞积通的带领下,掀起了全岛性的大挖平塘运动。这一年全岛挖了一千六百多个平塘,基本上改变了历史性的干旱状况,为发展农业生产打下了基础。
1958年,庞积通在冯潮表村办起了试验田,他和几个群众在田头搭起了茅寮,真正做到了和社员同劳动、同吃、同住、同商量。在办试验田的生产劳动中,庞积通结交了一批知心朋友,这些朋友实际上就是他领导生产的“助手”和“顾问”。由于群策群力,这个公社领导生产的许多措施比较符合实际情况。比如,1958年冬天提倡深翻土地,当时有些人片面地认为愈深愈好。这个意见对还是不对?对海陵岛的土层来说,以深耕多少为适宜呢?庞积通在冯潮表村翻两亩田作试验,他翻到两尺深的时候,发现田土渗锈水,有反酸的现象。他马上找群众商量,肯定了愈深愈好的说法是不正确的,特别是海陵岛土层薄、沙石多,一般以耕六、七寸为宜。
1958年海陵岛粮食获得了丰收。当时有些人说粮食够吃,可以不种甘薯。这个意见对不对?庞积通又到群众中去广泛征求意见。有的说:“海陵这地方有吃甘薯的习惯,即使稻谷十分充足,也不能不吃甘薯。”有人说:“人不吃薯,猪也要吃。”还有人说:“今年稻谷丰收了,谁知道明年、后年又怎么样呢?庞书记,我们要防着点才行呀!”庞积通心情豁然开朗,决定继续大抓甘薯生产,结果冬种面积反比往年扩大,第二年粮食产量增加。
在庞积通优良作风的影响和带动下,海陵公社的许多干部都积极地参加劳动。从1956年到现在,全社干部都随身携带“工分簿”,每人都备有一件工具,他们到哪里工作,就在哪里劳动。公社一级干部,去年每人都做了五十到一百个劳动日;大队一级干部,一般做了一百五十多个劳动日;一般干部都实行了定工生产、定额补助、超勤有奖的制度。庞积通和干部们的这种作风,受到了群众的赞扬。石塘大队的社员余亚协说:“干部有事同我们商量,我们也就敢当家作主,有话敢尽情地讲了。”(附图片)
四川武胜县烈面公社一大队党支部书记陈秀碧(前),和女社员正在小麦田间选种 新华社记者 孙忠靖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