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3阅读
  • 0回复

希望作家们创作更多更好的儿童文学作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06-01
第7版()
专栏:

希望作家们创作更多更好的儿童文学作品
编者按:本报编辑部在最近邀请了一部分儿童文学工作者、儿童报刊和出版社的编辑、中小学教师、儿童剧院的导演和少年宫的工作同志,就当前儿童文艺作品阅读和欣赏情况进行座谈。他们根据自己的工作需要和对于儿童阅读和欣赏情况的了解,提出了不少要求、希望和意见。为了引起各方面对儿童读物的注意,在这里,我们摘要发表了其中一部分意见。
少年儿童们比较喜欢和不喜欢哪些作品?贾玉芝(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少年儿童部):
我们每天对少年儿童广播的节目要占七十分钟的时间。一个星期还有三次对少年儿童的电视广播,其中文艺节目都比较多。《星星火炬》一周有三期文艺,《向日葵》一周中有四天是文艺;《小喇叭》的主要内容也是采用文艺形式。从儿童听众的反映看,他们喜欢的多是革命英雄人物故事、童话以及与孩子的生活有密切联系的寓言故事等。孩子们特别喜欢革命英雄故事,因为这些故事斗争尖锐,立场鲜明,孩子们爱憎分明,一听就判断出谁是好人,谁是坏人,立刻决定自己站在好人那一边。他们很爱听黄继光、董存瑞等英雄人物的故事,不过,也很惋惜这些英雄人物都是牺牲的结局。所以最好还能写一些现在还活着的英雄人物的故事讲给他们听,教育效果就会更好。
在童话方面,大家都熟悉的《小熊请客》、《灰姑娘》,很受小听众的欢迎。孩子们对《十万火急的一封信》的反应也很强烈。这个节目的主题是要孩子爱护树木。一个小听众听了广播后就来信说,有一次他在百货公司买了一把小刀,他一走出商店,就在路旁的树上试了一刀,现在他感到那种不爱护树木的行为是不对的。又有一个孩子说,他听了这个故事后,现在一听到有人用剥下来的树皮作成口哨吹,就觉得这不是愉快的口笛声,而是小柳树在那里哭。
我们在《小喇叭》节目里广播过一个叫《百事不管的小兰》的节目。播出后发生了一件很有趣的事。我们收到一位母亲的来信说,她的孩子李小兰恰巧跟诗里的主人公的名字相同。生活习惯也很像故事里的小兰,十分娇气。李小兰听了《百事不管的小兰》后,就说:“那是在说我呢,我以后再也不那么娇气啦!”果然她很快就改正了自己的缺点。过两天又听《小喇叭》节目时她就问妈妈:“我现在改好了,为什么广播里不说小兰改好了呢?”我们根据这位母亲的来信,重编了《小兰变好了》的故事,效果很好。我们觉得,这些作品所以受到小听众的欢迎,反应强烈,是因为它们抓住了孩子生活当中经常碰到的一些问题。韩淑锦(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根据近几年来出版的书籍看,孩子们比较喜欢《在烈火中永生》《边区一小学》、《小马倌和“大皮靴”叔叔》、《空军英雄杜凤瑞》、《海防少年》、《刘胡兰》等以及关于方志敏烈士、安业民烈士的故事。总之,只要是革命斗争故事,不管是小说、回忆录、或几千字的短文,孩子们都很喜欢。其他如揭露旧社会的罪恶的书也很爱看,如《高玉宝》、《小黑马的故事》等。最近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微山湖上》是反映儿童生活的,很受欢迎。童话故事一向都是受到小读者欢迎的,孩子们喜欢张天翼同志的《宝葫芦的秘密》。在古典作品方面,他们也爱读《水浒》和《三国演义》,特别是《西游记》。他们说,《西游记》很逗。
孩子们不大喜欢那些内容单薄、缺乏情节和文字枯燥的作品,如童话中缺乏幻想色彩的故事,讲因果报应的民间故事,或者写当代英雄人物只简单地交代事件没有刻划人物,不能引起孩子们回味的作品。李廷(北京市少年宫):
在我们的图书馆里,《海防少年》借阅的流动量大。孩子们借《夜奔长白山》、《小马倌和“大皮靴”叔叔》的也很多。他们对《海防少年》一书中的吴连长、周金水等人的形象印象很深刻。他们说:吴连长救了两个孩子,可是他一直没有对人宣扬这件事;周金水学吴连长学得好,自己偷偷地帮着解放军叔叔接通了十一个电线头也没告诉人,我们应该向吴连长和周金水学习,作了好事不要挂在嘴上。
孩子们很喜欢连环画,特别是描写革命战斗故事和英雄人物的。《志愿军画库》中的人物形象鲜明的,孩子们就很爱看。画得比较细致生动的古装画也受欢迎。罗麦(中国少年报):
我们报纸上发表的《伟大的转折》(毛主席在陕北战争中的故事)、《母子闹革命》(老工人施小妹的回忆录)等革命故事,孩子们很喜欢看,要求继续登。《一本小字典》也很受欢迎。这个故事是讲抗日战争时期一个小学校的老师被敌人抓去了,学校被封锁了,孩子们很有革命志气,依靠小字典顽强地学习。不少少先队员在队会上朗读了这篇文章,孩子们都表示要向故事里的主人公学习。朱漪(中国儿童剧院):
我们剧院上演的《刘文学》、《以革命的名义》、《革命一家》、《马兰花》、《小白兔》等剧目最受小观众的欢迎。他们喜欢看童话神话剧,更喜欢看思想性强、教育意义大的戏。如《刘文学》演出后,曾在一些学校里开展了学习刘文学的活动;小观众爱看的好戏不仅思想要明确,而且情节要紧张动人,人物性格鲜明,语言生动有趣。《以革命的名义》的剧本在这几方面都比较成功。开始还担心孩子们看不懂这个戏。其实他们完全看懂了。结果不仅高年级孩子看懂了,他们把“以革命的名义想想过去”当作自己生活中的警句,连低年级的孩子们也明白戏的思想内容。他们说:“列宁爱孩子;孩子爱列宁;坏蛋却在破坏。”
小观众也喜欢看活泼多样的小戏,如快板剧《双双和姥姥》、《彼得和狼》以及适合他们年龄特点的音乐节目。周大康(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
最近出版的《新同桌》比较受欢迎。这是一个写小学生彼此团结的故事,对孩子们如何过好学校生活很有教育作用。
少年儿童对文学读物有些什么意见和要求?韩振东(北京市第四中学):
孩子们说看了英雄故事后,知道了当解放军、工人应该怎样做,才是好解放军、好工人。可还是不知道当学生要怎样做,才能算一个好学生。他们要求读到一些与他们生活有密切关系的作品。现在在学校中对孩子们进行品德教育和尊师教育都很重要。我们对孩子们讲了毛主席给徐老的信的故事后,很受感动。因此,对老师和同学来说,都希望有一些反映学生生活的作品,这些作品对我们进行教学确有帮助。韩淑锦:
孩子们希望能更多地看到革命领袖的故事。写空军、海军等英雄人物的作品,也很需要。孩子们很喜欢《科学文艺》,对加加林飞到宇宙空间去的事很感兴趣,如果能及时写一些这方面的书,一定会起到很好的教育效果。我们很希望科学家和文学家能够合作,多给孩子们写些科学文艺。李廷:
孩子们说童话故事和民间故事尽是一些找宝贝的故事。这些故事又常常是一个好人找到宝贝后被坏人抢了去,经过一番波折又被好人夺了回来,“找宝贝”的太多了,没有意思。孩子们的兴趣非常广泛,有些孩子来借书点名要科学技术方面的。许多孩子都看过《科学家谈二十一世纪》。《我们爱科学》第三集的广告一出来,大家就争先预约。他们很爱看无线电技术方面的书,《我们爱科学》第三集就是讲无线电技术的。只是用文艺形式来写科学知识的书,还是太少。刘曼华(景山学校):
孩子们看了革命斗争故事后,如何把所受到的教育与当前的生活联系起来呢?平时他们只能在游戏里把书中的故事表演一番,不知道在实际生活中应该怎样作。他们要求多写一些同他们的生活有密切联系的作品。
当前儿童文学创作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刘厚明(儿童文学作家):
儿童文学作品形式不够多样化,散文、故事、诗歌多,童话、谜语、相声、剧本少。同时,题材也比较单调,孩子在发育成长时期,兴趣是很广泛的,我们不但应该多反映他们生活中常碰到的一系列的问题,反映城市和农村的儿童们所关心的问题,而且还要善于通过多种题材告诉他们关于过去、现在、将来以及天上地下甚至宇宙空间的事,来培养孩子们的兴趣与志愿,让他们懂得地球上还存在着帝国主义和反动派,以及谁是敌人,谁是朋友,开扩他们的眼界和胸襟。刘文学在生前很喜欢读关于黄继光的故事,这对他的成长有很大的影响。
在儿童文学创作中,应该多听听孩子们的意见和要求。成年人容易把孩子们看得小于他们的实际。孩子的思想已经很复杂了,还把他们看成玩具似的。不熟悉儿童心理,所以有时候我们以为很符合儿童特点的东西,孩子们反而不感兴趣。把孩子们看“小”了,容易把作品写得肤浅。写生活故事不注意刻划人物性格和精神状态,或者只写英雄人物作了一件了不起的事,不写为什么他会作这件事;写革命斗争故事多侧重于描绘打仗的场面和紧张的气氛,而不写人物的内心活动,挖得不深,也就不生动。怎样把故事性和深刻地向小读者揭示生活的意义结合起来,是需要我们努力解决的一个课题。
连环画的问题也需要很好的重视起来。连环画是雅俗共赏、老少咸宜的通俗读物,影响很大。我们必须防止粗制滥造、宣扬封建道德等坏作品的传播和出版,推荐和表扬那些思想、艺术水平较高的作品,鼓励严肃负责的编绘者。
我们有一亿多少年儿童,目前儿童文学创作的情况同这个数字很不相称。希望作家们多为儿童写一些作品,同时也要积极鼓励和帮助业余作者,这就需要加强评论工作。韩淑锦:
我觉得儿童读物的题材不广泛,注意革命传统教育和当前工农业生产中先进事迹的题材是很好的,但是其他方面写得比较少,显得不够丰富多采。
报刊杂志很少发表评论儿童文学作品的文章。不但儿童文学作家希望了解文艺界对作品的反应,而且对于读者来说,也希望得到指导。当然,儿童读者平时可以依靠老师的帮助,而老师往往是从辅助教学的角度来考虑,把业余读物作为正课的补充。虽然这也是无可非议的,但是我们更应该从多方面来培养儿童的兴趣。何况老师也是需要依靠社会上的评论来帮助孩子选择作品!韩振东:
目前儿童文学作品的花色品种比较单调,少年儿童们有时只好看青年和成年人看的书。实际上可以写的题材是很多的,比如孩子们很喜欢文体活动,现在“乒乓热”很厉害,我们可以写一写我国优秀乒乓运动员如何勤学苦练的故事,其他如足球、登山……等体育活动,都是些可写的好题材。再如十四五岁的孩子都要求加入共青团,如果有一本《当我十四五岁的时候》的书,针对孩子们思想上的要求和问题,对孩子进行教育,一定会受到孩子们的欢迎。
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我们的生产斗争任务是很艰巨的。应当写一些书告诉孩子,党是如何领导人民同自然、同落后的经济情况进行斗争的。如王国藩所领导的“建明人民公社”里的情况等,都可以写许多故事。听这些故事,对孩子们了解为什么我们要发愤图强,改变我国一穷二白的经济面貌,就亲切、具体得多。
孩子们很喜欢曲艺和戏剧,可是,儿童文学创作很少利用这些形式。老师和孩子们有时候只好自己动手编剧、编相声。如何利用儿童们所喜闻乐见的、民族化的形式,如相声、笑话和短剧等来写儿童文学作品,是个可以研究的问题。刘曼华:
我们从教育工作的实际体验中深深感到作品的出版赶不上形势的发展。例如我们在对儿童进行“以农业为基础,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教育时,需要他们懂得爱农村、立志建设农村,发扬革命传统,艰苦朴实等道理,这时就感到向他们讲一些这方面的故事要比干巴巴地讲道理的效果好。可是,关于这方面主题的作品却很少。
在低年级的孩子中间,需要对他们进行过集体生活的教育,但作品里很少反映这方面的情况。要解决这个问题,当然与老师的教学经验有关,但是如果能通过一两本故事书来帮助老师的教学,那就更好了。
作品的形式方面,儿歌、诗歌还比较多,优秀的散文就很少。孩子们很少读到好的散文,写起文章来往往语汇贫乏,句子没有主语,还常用一些什么“我一定坚决……”等等的大人腔。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