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阅读
  • 0回复

在革命的队伍里成长——读《小马倌和“大皮靴”叔叔》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06-01
第7版()
专栏:

在革命的队伍里成长
——读《小马倌和“大皮靴”叔叔》
江之水
有一次,抗联的一个大队打完鬼子走进了深山密林,突然他们在冰天雪地上发现了一种特别的脚印,像野兽的也像是人的;接着在一棵老松树上又发现了黑糊糊的一团东西,忽地那个东西又像猴子似的飞快地窜到另一棵树上去了。战士们正要持枪瞄准射击,树上却飞下一块石子正打中持枪人的手腕,人们更奇怪了:“好枪法啊——别伤着他!”战士们终于上前围捕住这个活东西,想不到却是一个姓江的生来连名字也没有的苦孩子。
颜一烟同志写的《小马倌和“大皮靴”叔叔》一书,就是这样让我们的小主人公和东北抗日联军第一次见面的。这样的安排很有意趣,也很吸引人,作者巧妙地把这个长期生活在大山林里的、充满了野性的少年的性格极富色彩地烘托出来了。
小马倌不过十岁出头,爸爸被抓了“劳工”,妈妈被鬼子踢死了,他被卖到地主家当小长工,成年地在山里牧马放羊,最后不堪地主的虐待,只身逃入深山。按说这样一个出身的孩子见到了自己的部队正是找到了亲人,但是我们的小主人公却有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当兵的不会有好人,特别是看到那个穿鬼子皮靴的人,他一下子就想起被抓走的父亲,和就是被穿这样皮靴的人踢死的母亲,不管他们待他再好,他还是逃了。这少年心里的仇恨有多深啊!
隔了许久,当小马倌在一次被野兽袭击的危险时刻里,抗联的战士解救了他,他才半信半疑地跟上了队伍。到这时,书中的人物才逐渐铺展开来,我们的小主人公也开始经历了一段不平凡的生活。值得一提的是,作者紧紧抓住了这个少年的带有一点野性的性格特征,通过他和部队的严格纪律之间的格格不入,有节有序地展示了人物的行动,刻划了人物,并且极有说服力的写出了党对这个少年的培养、教育,以及他的不断成长,这些也正是这部书对少年读者特别有教育意义的所在。
描写这位小主人公的变化,有这样四处给人留下了较深的印象:
头一次是实地打靶那一回,小马倌不请假也不报告,他独自背着枪进山打兽食去了。归来以后,他满以为会受到奖励,不想竟受到“禁闭”处分。他怎么受得了这个“委屈”,当时甚至又想走掉,去找别的抗日军。
第二次是他被派往四合镇送“情况”,混进了伪警的队部,当他有机会接触铮明铮亮的那支小马枪时,他真想举起那支马枪……甚至想到了这也是替父母报仇的好机会,但是伸出的小手又缩了回来,因为他想到了纪律,他想到那次“禁闭”了。
第三次是攻打四合镇,队伍得胜归来以后发现又少了小马倌,难道他的野性子又上来了?我们真替他担心!队伍星夜去寻他,半路上,看他带着十几辆大车正往回走,听听他是怎样向“大皮靴”叔叔汇报的吧:“老乡们叫我回去搬粮食去,我真是不知道怎么才好了!……队伍都撤走了,我一个人还回去弄粮食么,谁也不知道,也没有请假,这不算违反纪律吗?……请示也来不及了,这时候我就想起了你跟我说过的话——你不是跟我说过吗?万一要是……遇见情况,来不及报告请示的时候,那就又必须要有主动性了。……我这大概能算是主动性吧?”你听,这时他讲的满带孩子气的话里,不是已经很像个样了吗?受过一定锻炼的小马倌是越来越老练了。
到了他只身碰到鬼子的“讨伐队”,被迫给鬼子带路上山的第四次,他已经是一个勇敢果断、聪明机智的小战士了。这也是书中描写最动人的部分。他设法把敌人带上了一条绝路,待敌人发现他的阴谋开枪追击他的时候,他纵身跳下了悬崖。党的教育在这个孩子的心底生根开花,即或是当他独自一个面对着八九百敌人的严重时刻,他也知道怎么处理个人的行动了。从第一次关禁闭时想脱离部队,到第四次跳崖的壮烈行动,小马倌已经走上他成长路程的最高度,到这时,人物的身上闪着耀眼的光彩。本书的结尾是我们的小主人公,历经艰难曲折,终而得救,并光荣地立功,加入了共青团。
书中的小马倌写得亲切爱人,通过他的行动,作者也反映出东北抗日联军的战斗生活,不过读后也有不够满足的地方,例如书中前半部写得有些松散,对于当时的时代气氛和长白山的自然景色都缺少必要的渲染和描绘。在人物方面,小马倌的对话还缺少鲜明特征的儿童语言,几个成人的形象也嫌不够丰满有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