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4阅读
  • 0回复

互相学习不断提高表演技术 成都川剧演员加强基本功训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06-17
第4版()
专栏:

互相学习不断提高表演技术
成都川剧演员加强基本功训练
本报成都16日电 成都市川剧院积极加强演员基本功锻炼和业务进修,提高艺术表演技巧。
在这个剧院里,每天清晨,人们都可以看见从带红领巾的孩子直到五、六十岁的老演员一起勤奋练功的情景。他们根据自己的不同条件,普遍订出了锻炼和进修的规划。青年演员着重锻炼腰、腿、发声、吐字等基本功夫,并分生、旦、净、丑,各选一个重点传统剧目,系统学习丰富的演、唱技巧。中年演员,如陈书舫、竞华、周企何、曾荣华、杨淑英等,除参加唱、做方面一些基本练习外,主要结合重点剧目的排练加工,针对本身在表演和唱腔上的缺陷,深入练习,努力突破已有水平。就是五十多岁的老年演员辛大全等,每天也踢腿,锻炼体力。在练习中,青年川剧团还专门邀请四川医学院教师系统讲解有关发声的生理知识,组织青年演员在科学方法指导下进行发声练习。
在帮助演员进行进修方面,川剧院各团除建立了定期的政治、文化学习制度外,还进行了多种多样的艺术活动。这些活动,有小型艺术讲座、表演艺术交流座谈会、著名老艺人唱腔欣赏、国画和书法欣赏、曲艺欣赏,等等。第二团举办的小型艺术讲座,已经由著名演员阳友鹤、易征祥等分别讲授了川剧唱腔、川剧高腔曲牌以及表演艺术方面一些基本理论知识,结合基本理论知识的讲授,演员们还进行了一些小品练习。在表演艺术交流座谈会上,有的演员畅谈自己创造人物的经验和体会;有的演员回述过去与一些前辈演员同台演出时的见闻,丰富大家的艺术生活。第一团的演员、编导和音乐人员,还分别组成男、女唱腔研究小组、表演、导演研究小组等,就当前在这些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联系已有的经验教训进行研究。在排练重点剧目时,各剧团实行了A、B角制,由有经验的演员和青年演员共同扮演一个角色,使他们通过舞台实践,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通过这些活动,许多演员破除了在旧社会里长期形成的门户之见,正视自己表演和唱腔上的缺陷,虚心向别人学习。为了把自己的表演经验和传统技巧教授给青、少年,不少中年和老年演员还认真总结了多年在舞台实践中的经验,进一步从艺术理论上加以整理。如一团演员在基本功锻炼中,先后总结了翎子、髯口、把子等各种基本功表演艺术二十多套。
现在,这里各种演员经常三三两两,分别组合在一起,进行表演艺术和唱腔方面的学习和研究。陈书舫和竞华都是著名的川剧女演员。但是,陈书舫根据自己演唱上在音量、运气方面存在的缺点,虚心地向竞华学习;竞华根据自己表演上内在感情不够踏实、身段动作不够优美等等,也经常与陈书舫一起研究。她们彼此认真地观看对方演出,互相学习。在《生死牌》一剧中,司徒慧聪与李桐君同时扮演主角黄伯贤。司徒缺乏纱帽翅功夫,他就经常观看李桐君的演出,甚至半夜起床,戴上纱帽,进行反复练习,直到学好为止。经过这样彼此学习,相互补充,他们的演出都得到了观众的赞许。(附图片)
北京曲艺团挖掘、整理传统曲目。图为拆唱八角鼓——胡迪骂阎的一个场面。演唱者是曹宝禄、顾荣甫、尹福来
新华社记者 吴化学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