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阅读
  • 0回复

调查研究是领导工作的首要任务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06-20
第7版()
专栏:

调查研究是领导工作的首要任务
邹适今
党的坚定和正确的方针政策,是我们党实现对人民群众的正确领导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是无产阶级革命事业胜利的重要保证之一。而正确的方针政策,总是如实地反映客观实际情况和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集中地反映人民群众的要求和愿望。因此,方针政策的制订要严格地遵循从实际出发的原则,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再用以指导群众的实际斗争,并在实践中不断地补充、丰富和提高。谁如果不了解这一点,仅仅凭着高尚的理想和善良的愿望办事,而违背了实事求是和调查研究的原则,就不可能达到制订正确的方针政策的目的。“我们是马克思主义者,马克思主义叫我们看问题不要从抽象的定义出发,而要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从分析这些事实中找出方针、政策、办法来。”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教导我们说:应当从客观存在着的实际事物出发,从其中引出规律,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为此目的,就要像马克思所说的详细地占有材料,加以科学的分析和综合的研究。”“按照实际情况决定工作方针,这是一切共产党员所必须牢牢记住的最基本的工作方法。我们所犯的错误,研究其发生的原因,都是由于我们离开了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主观地决定自己的工作方针。这一点,应当引为全体同志的教训。”毛泽东同志的这些话清楚地告诉我们: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实际情况,了解群众的情绪、愿望和要求,掌握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乃是制订正确的方针政策的前提。如果情况不明,那末提出的工作方针,就会不符合实际情况和群众的要求,其结果不但不可能达到预期的目的,而且会使工作遭受损失。
这就要求我们在决定有关方针政策问题的时候,要采取十分慎重的态度,尊重唯物论和辩证法。要知道,当前我们所肩负的是建设社会主义这样崭新的历史任务,虽然经过十多年的斗争实践,我们已经摸索出许多有益的经验,但毕竟由于时间还很短,我们的经验也就还不够多,不够成熟。因此,加强调查研究,兢兢业业和谦虚谨慎地向实际学习,向群众学习,就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当然,要在广大的范围里弄清复杂的情况,要在新的任务中取得成熟的经验,是要经过相当的时间,并且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的。但是,只要我们有正确的领导作风和工作方法,充分地意识到调查研究、从实际出发对于做好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因而经常地把调查研究摆在领导工作的首要地位,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调查研究,并且经常注意总结这方面的经验,我们就一定能够缩短学习的时间,把工作做得愈来愈好。近几年来,我们常常看到这样一种情况,就是两个地方的条件大体一样,但工作的结果却相差很远:甲地的工作做得很出色,而乙地的工作中的问题却很多。所以有这种差别,原因之一,是甲地的领导人有比较好的领导作风和工作方法,一贯注意对实际情况的调查研究,工作做得扎扎实实;而乙地的领导人则不甚注意调查研究,遇事不是从实际出发,而是凭主观愿望办事,以感想代替政策。
重视调查研究,按照实际情况办事,工作就获得成功;忽视调查研究,只凭热情做工作,工作就遭到挫折以至失败,这是我们党的长期斗争的历史上一再证明了的真理。大家知道,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三次“左”倾路线的代表者,就是不从实际出发,而是从书本上的原理出发,对于毛泽东同志所再三再四地强调的“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不能理解,拒不接受,终于造成严重的错误,导致革命事业的重大损失。但是,自从1935年我们党确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以后,由于一贯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的方针,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坚决反对主观主义,我们就变失败为成功,取得民主革命的伟大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们发扬了我们党的这一优良传统,继续坚持调查研究,一切从实际出发,因而我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也取得了伟大的胜利。我们党在领导我国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长期斗争中,摸索和总结了许多成功的经验,而其中最重要、最宝贵的一条经验,就是要调查研究,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理论和实际的统一。
正是由于调查研究,了解情况,是正确地制订和执行政策方针的基础和前提,所以毛泽东同志不但一贯重视调查研究工作,而且把它规定为领导机关的基本任务之一。他说:“共产党领导机关的基本任务,就在于了解情况和掌握政策两件大事。前一件事就是所谓认识世界,后一件事就是所谓改造世界。”要改造世界,就必须认识世界;要做好一件工作,就必须了解这件工作的情况及其和周围环境的关系。未有不认识世界而能改造世界的,未有不了解一件工作的情况而能做好这件工作的。毫无疑问,我们党的方针政策是改造客观世界的锐利武器,是我们行动的指南,但它们不是凭空而来的,不是少数几个人关在房子里想出来的。它们只有在群众的斗争过程中才能产生,只有在总结群众丰富的实际经验中才能产生。因此,任何一级的领导机关为要有效地进行工作,切实地担负起组织和领导群众进行革命和建设的重任,就必须经常注意了解情况,注意总结群众的斗争经验;而这一切,离开调查研究,是不可能做到的。
有的同志有这样一种想法:制订方针政策是决策机关的事;我们是执行机关,只要按照上级决定的方针政策办事就行了。在他们看来,似乎只有决策机关,才有必要把调查研究做为领导工作的首要任务,而他们就不必这样做。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第一,制订方针政策,这固然首先是决策机关的事,但同时也是全党各级组织的事。党的方针政策是人民群众的要求和愿望的集中反映,同时也代表着全党的共同意志,是全党共同行动的准则。因此,我们党的各级组织和全党同志,都要关心党的方针政策的制订,积极地向上级机关反映情况。作为决策的机关,为了使自己做出的决定是正确的和切实可行的,当然要深入下去做调查研究,亲自抓第一手的材料;而作为执行机关的下级党组织,同样有责任把他们领导下的地方的情况,特别是有关制订和执行政策方针的情况,及时地如实地报告上级机关。我们党的县委以下的各级组织,都负责领导一个地方或一个部门的工作,他们和当地的群众有着密切的联系,也最熟悉当地的情况,他们反映给上级的情况和材料,对上级机关来说虽然是间接的,但却是上级机关决策时不可缺少的。第二,对于任何一件事物,人们常常不可能经过一次实践和调查研究,就对它的各个方面认识得很完全很正确,而是必须经过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这也就是说,即使在事前做过最周密、最系统的调查研究,我们也不能保证一项方针政策第一次制订出来,就是最完善的、最成熟的。它必须经受实践的检验,并且依据检验的结果不断地予以补充和修正,才能逐步臻于完善。因此,在执行政策的过程中,发现某些未曾预料到的情况,这是正常的现象。而我们所说的掌握政策,正是指的制订和执行两个方面,它们是紧密联系的。一项政策在执行过程中的补充和修正,实际上是制订这一政策的过程的延续,而且上一阶段政策执行的结果,常常是制订下一阶段政策的依据。所以调查研究不但进行于制订政策之前,而且进行于执行政策之中;不但是决策机关的事情,而且也是执行机关的事情。第三,党的方针政策的原则精神在它所涉及的地方都是适用的,任何一个地方如果借口情况特殊而拒不执行党的方针政策,那是错误的。但是另一方面,即令是最完备的方针政策,也不可能把各个地方千差万别的情况都包罗进去,因而每个地方在执行党的方针政策的时候,就不应该采取机械执行的办法,而应该通过调查研究,把党的方针政策的原则精神同当时当地的具体情况很好地结合起来,找出在当地执行的最恰当的方式方法。这种把党的方针政策具体化的工作是必不可少的,不但为党的纪律所容许,而且正是我们党所一贯提倡的。因为党的方针政策只有和具体情况相结合,才能很好地为群众所了解,才能有效地贯彻执行。如果不是这样,而是采取简单化的作法,上级规定做什么就机械地做什么,根本不问自己地区的实际情况,不贯彻因时因地制宜的原则,那末即使再好不过的方针政策也会受到歪曲,不可能有效地贯彻执行。而用这样的态度对待党的方针政策,不仅不是什么忠实于党的方针政策和对党负责,恰恰相反,这正是对党和对人民不负责任,是一种懒汉式的工作方法,而且实质上是对执行方针政策的一种消极怠工。所有这些都说明,不管是正确地制订或者正确地执行党的方针政策,都要把调查研究工作摆在领导工作的首要地位,并且要由领导干部亲自出马,认真地做好这一工作。
做为一级领导机关,需要处理的问题很多,诸如召开会议、部署工作、批阅公文、行文发电以至迎送宾客之类。这些事情都是不可少的。但是,领导机关的主要任务是做好了解情况和掌握政策的工作,其他的工作和它比较起来都是次要的,或者是为它服务的。因此,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在工作的安排上,就要善于分清主次、轻重和缓急,不能陷于琐碎的事务之中,而忽略了最重要的事。这个问题,多数地方的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是解决了的。但是,也有一些地方的领导人,总是成年累月地纠缠于许多行政事务而不能脱身,他们甚至以此作为自己不能下去做调查研究的理由。这样,事情的本末就被颠倒了。其实,一些领导干部所以感到工作忙乱被动,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不了解实际情况,因而抓不住问题的关键,拿不出系统的解决办法;这样,实际工作中的矛盾就必然零零碎碎地反映上来,逼迫着你采取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办法去解决。所以,愈是下不去,工作就愈是忙乱被动;而工作愈是忙乱被动,又愈是下不去。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就是釜底抽薪,抓主要矛盾,下决心深入到基层去做调查研究。这样经过一个时期,使调查研究成为制度,领导干部对许多问题胸中有了数,机关工作就会愈来愈有秩序。
有的同志说:领导机关有下面送来的许多口头的和书面的报告,只要认真地加以综合研究就能了解情况,有什么必要一定要亲自做调查研究呢?我们说,研究下面送来的报告,或者召集下面的同志来汇报,这确是了解情况的一种方法。但这不是了解情况的主要方法,更不是唯一的方法。因为这种报告和汇报,一般地是有其局限性的。例如,分工范围的不同,下级送来的报告和汇报,在材料和观点上就可能并不完全符合全局性的要求;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和认识水平的限制,可能使报告和汇报不能详尽深刻地反映丰富多采的实际情况。在个别情况下,由于报告者思想作风上的缺陷,则报告还可能夹杂若干虚假和错误的成分。特别重要的是,即令下级送来的报告是真实的,但由于它毕竟不是第一手的东西,而是第二手甚至第三手的东西,不是自己亲身得来的材料,而是间接得来的材料,因而它对领导人员的感受和理解来说,决不是亲切和深刻的。正如古人所说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毛泽东同志也指示我们:“任何领导人员,凡不从下级个别单位的个别人员、个别事件取得具体经验者,必不能向一切单位作普遍的指导。”因此,要把亲自调查作为了解情况的主要方法,离开办公室,放下公文包,接触实际,接触群众,直接取得第一手的材料,这样才能求得真知。
领导干部有目的有计划地巡视工作,即我们通常所说的“走马观花”,这也是了解情况的一种方法。但是,这种方法要和对点的深入了解(即典型调查)结合起来,并以典型调查作基础。因为走马观花对事物的了解,常常是浮光掠影的,只能一般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而典型调查,则能使我们对于事物有真知真解,深刻地认识事物的本质,找出解决矛盾的方法。我们都知道,由点到面,由特殊到一般,这是认识发展的正常现象。对点的了解愈深刻,对面的了解也就愈透彻。未有不了解点,而能了解面的;当然由于点毕竟不是面,如果只了解点而不了解面,也是不行的。因此,正确的方法是点面结合,以典型调查为主,同时辅之以必要的走马观花。这样,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对于自己管辖下的地区的情况,就会有比较深刻、全面和系统的了解,从而保证实现正确的领导。
最近几个月来,由于各级党组织的大力提倡,调查研究工作已为许多地方和部门所重视,并对实际工作发生了有益的作用。这是很好的现象。当前的问题,一方面,是要继续加强对干部的教育,帮助他们进一步认识到,调查研究是在实际工作中具体地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认真地执行我们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方法,是领导机关实现正确领导的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从而使调查研究真正形成风气、订为制度。另一方面,是要加强调查研究工作的目的性和计划性。我们不能因为提倡调查研究,就都涌到下面去,既缺乏明确的目的性,也缺乏必要的准备。这样的调查研究,不但不能达到查明情况、解决问题的目的,反而会给下面的工作造成许多不便。为了避免这种现象,就需要把调查研究工作真正摆在领导工作的重要日程上,每个时期需要作哪些调查,这些调查主要解决什么问题,用什么方法进行这些调查,等等,都应在事前作认真的研究、安排和准备,并经常总结开展调查工作的经验。这样做,不但可以使调查研究工作更好地同当前生产和工作的实践结合起来,而且必将不断地提高调查研究工作的水平,使我们更好地掌握这一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工作方法。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