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阅读
  • 0回复

在兄弟院校的帮助下——记新疆大学少数民族教师的成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06-21
第4版()
专栏:新疆通讯

在兄弟院校的帮助下
——记新疆大学少数民族教师的成长
夏景凡 姚慈
在新疆大学,有许多年轻的兄弟民族教师。他们在新疆大学的教师中,已经占了半数,其中有十六个人担任了正副系主任和正副教研室主任的职务。常言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可是,成立不到十年的新疆大学的本地民族教师已经成长了。
这些成绩的获得正如新疆大学教务长艾沙同志所说,是同党的关怀和全国许多兄弟院校的热情帮助分不开的。这位维吾尔族的教务长,满怀深情地向我们介绍了全国二十五个高等院校近年来为新疆大学培养本地民族教师的经过。艾沙说:党给我们的条件太好了。只要我们听说哪个学校哪门专业教学搞得好,我们就把需要培养的教师送去进修。比如,我们听说广州中山大学历史系教学搞得好,就把学历史的送去培养;吉林大学物理系教学搞得好,就把物理教师送去培养。清华大学的机械专业、北京师范大学的生化专业、北京大学的文史专业、中国人民大学的社会科学,都是全国闻名的,我们就一批批往那里送。那些学生,送去时,还是很幼稚的青年,回来时,都成了掌握专门知识的大学毕业生;送去时,多半是共青团员,回来时,许多人都参加了共产党。这些青年教师在政治上的进步,专业上的提高,知识上的增长,怎能同兄弟院校的帮助分得开呢!只有生活在伟大的毛泽东时代,生活在伟大的社会主义大家庭里,我国少数民族才能获得这样的幸福!
这二十五个高等院校,都把培养少数民族教师的工作当作了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都希望边疆兄弟民族的大学尽快地赶上自己的水平。因此,兄弟院校党的组织无微不至地关心和安排兄弟民族青年的学习、生活和思想教育工作;专家、教授都热情地把自己的知识传授给他们;汉族同学也都满腔热情地帮助他们学习。就这样,新疆高等学校的第一代本地民族教师,一批批地成长起来了。
新疆大学生物化学系副系主任阿巴斯和教研室主任阿不力米提,化工系副系主任阿捷尤夫,都是北京师范大学培养出来的。他们离开新疆去北京师范大学进修的时候,对于汉语只会写自己的名字,只会说“共产党万岁,毛主席万岁”。北京师范大学为了首先帮助他们学会汉语,不管是老师、同学或工人,碰见他们,都要设法教他们几句汉语。教的时候,意思表达不清楚,就用手势,或画图,或找实物,一直到会了为止。在北京师范大学的生物系,著名的生物生理学家汪坤仁教授亲自担任了新疆少数民族同学的培养工作。老教授让他们参加自己的备课实验,参加自己的科学研究活动;课外,还给他们专门辅导。
新从南京大学进修回来的维吾尔族女教师沙阿达提,现在也开课了。她在南京大学的时候,学校的副校长、著名的有机化学专家高济宇教授亲自负责培养她,并为她开了两门专门化课程。还让她参加了教师的《高分子化学》、《特种有机合成》等尖端化学的科学研究工作。沙阿达提在南京大学的大力培养下,仅在三年半时间内,便以优良成绩学完了五年的课程。回校后很快就能独立开课了。
机械系的哈萨克族教师吾吉汗,在西北工学院进修的时候,是一个人去的。西北工学院专门成立了培养他的小组,第一学期他听课只能懂一半,第二学期就完全能跟得上了。五年,他学完机械制造及其设备专业的全部课程,去年回到新疆大学,今年就开了机械概论、冷加工课程。
对新疆大学工科有关专业方面帮助最多的要算清华大学了。清华大学校长曾经说过,新疆大学需要什么,只要他们能办到的,他们都可以办。并表示,新疆大学各系、各教研室如有必要,可直接与清华各系、各教研室联系,直接交换经验和交流资料与教材。现在,新疆大学工科几个系的教学参考资料,大部分都是清华大学寄来的。还有什么比这种关怀,这种爱护更可贵的呢!(原载《新疆日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