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阅读
  • 0回复

走上独立道路的塞拉勒窝内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06-21
第6版()
专栏:

走上独立道路的塞拉勒窝内
本报记者 杨翊
不久以前,我们曾访问了位于大西洋岸的新生的非洲国家——塞拉勒窝内。
崎岖曲折的历史道路
塞拉勒窝内是一片美丽而富饶的国土。到过它的首都弗里敦的人,都不能不赞赏它的秀丽:树木成荫,鲜花遍野,浪潮起伏,群山环伺。当我们站在山头俯瞰全市时,都不由得联想起祖国西南著名的山城重庆。而当我们坐上塞拉勒窝内航空公司的飞机向东飞行,或驱车沿着洛克河北上时,看到一望无际的森林和草原,就更深体会到河山大好,也就更加不免浮想联翩了。
塞拉勒窝内位于号称“奴隶海岸”的西非海岸,早在十五世纪,西方殖民主义者就侵入这个地区,掳掠了大批非洲人,贩运到美国和其他国家去当奴隶。1808年英国宣布把沿海区域,包括弗里敦在内,作为它的“殖民地”。1896年英国又宣布把面积七万平方公里、人口二百二十五万的内地作为它的“保护国”。这两部分都由一个英国总督统治。从此塞拉勒窝内就完全笼罩在英国殖民主义者的魔影下了。
多年来英帝国主义一直把这面积相当于爱尔兰的地区视为它掌中的一块肥肉。这里出产棕仁、咖啡、可可、花生、大米等,其中棕仁产量居世界第三位,占全球总产量的十分之一。自然资源也十分丰富,是世界上有名的金刚钻石产地之一,也是非洲铁矿砂和铬矿石的重要产区,黄金、白金、褐煤、铁矾土和钼等也都有出产。
尽管土地肥沃和物产丰富,但在殖民主义者盘剥下,塞拉勒窝内迄今仍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人民生活十分穷困,失业众多、疾病流行、文盲遍地。因而这里很早就开始了反抗外来压迫、争取自身解放的群众斗争。早在1874年,就有弗里敦工人罢工的记载。1898年爆发了有名的大规模的曼迪族起义,英帝国主义者残杀了几千土人,经过一年才把起义镇压下去。1926年塞拉勒窝内铁路工人在工会领导下,举行了两个月的总罢工。弗里敦工人在1955年2月为要求提高工资举行罢工,进而发展为武装斗争,虽遭血腥镇压,但最后还是迫使殖民当局考虑他们的要求。塞拉勒窝内的工人、农民和青年学生,从1958年以来,更不断举行群众集会和游行示威反对殖民统治,要求民族独立。正是由于塞拉勒窝内人民长期英勇不屈的斗争和世界范围内东风继续压倒西风的大好形势,阴险狠毒的英国殖民者才被迫同意塞拉勒窝内从今年4月27日起取得独立。
“西非的雅典”
二百四十万人口和七万二千多平方公里的塞拉勒窝内不算是一个地大人多的国家,但当我们在这里访问时,许多塞拉勒窝内的朋友都自豪地告诉我们,他们拥有许多“西非第一”,甚至“非洲第一”。例如,他们在1898年修建的铁路是西非第一条铁路;弗里敦市议会是非洲资格最老的市政权;塞拉勒窝内出版了西非第一家报纸和建立了西非第一个广播台;西非第一所农学院和第一所男女中学也创办在这里。此外这里还有第一枚西非邮票,那是1859年9月21日在塞拉勒窝内发行的。
但最令本地朋友们觉得骄傲的还是使塞拉勒窝内获得“西非的雅典”声望的福拉湾大学。一百多年来,它曾经是西非唯一的高级学府。许多西非学生,特别是尼日利亚、加纳和冈比亚的青年,都到这里来负笈求学。福拉湾大学为西非传播了一些文化的种子,塞拉勒窝内也由此荣获了“西非的雅典”的名声。
一天上午,我们有机会访问了这所驰誉西非的学府。学校座落在一座名为“奥里阿尔”的小山上,前临浩瀚的大西洋,背依秀丽的山峰,环境异常幽美。学校建筑很实用,有三百五十名学生。目前学校分为艺术、经济、技术、理论科学和应用科学等系。教员一部分是非洲人,还有一部分是英国人。现任校长达维森·尼科尔博士是一位医学家,也是第一个担任福拉湾大学校长的非洲人。
我们同一些学生交谈,他们都对塞拉勒窝内的未来怀着美好的想望,对爱好和平的、坚持反帝的国家怀着友好的感情。他们之中有人访问过中国,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有深刻的印象。也有些人对学习俄盖有着浓厚的兴趣,在老师辅导下自动组织了自学小组。他们看到同行的苏联记者时非常高兴,坚持要他为学习小组搞些俄语发音的录音。
在马拉门巴铁矿
铁矿砂是塞拉勒窝内最重要出产之一,北方省马拉门巴地区的铁矿又是它最主要的矿区。
在独立典礼后的一个早晨,我们乘汽车从弗里敦来到一百多哩外的马拉门巴铁矿。这是一个巨大的矿区,蕴藏着世界上最好的铁矿砂,它的含铁量高达65%。铁矿的开采已有三十年的历史。从1930年到1960年,据统计,已有二千五百多万吨矿砂被运到英国和西欧。
我们参观了铁矿的矿场和工厂,不无惊诧地感到,在这边远地区竟然在进行着相当现代化的生产。陪同参观的人告诉我们,马拉门巴铁矿去年的产量是一百五十万吨铁矿砂,预计今年的产量将达到二百万吨。可惜这一切,到今天为止,还不属于塞拉勒窝内人民所有。英国资本的“塞拉勒窝内开发有限公司”垄断着铁矿的生产,成为这一地区的“太上皇”。他们雇用着三千本地工人,给予低至每月五镑钱的微薄工资;公司里也维持着近百名享受优厚薪俸的白人职员。这里也有不少文化娱乐和福利设施,但都只有白人或“高等黑人”才能享受。
我们还参观了公司举办的工艺学校和小学,这是英国老板训练劳动后备军和进行奴化教育的场所。当我们听到七、八岁的小学生为我们演唱
“塞拉勒窝内开发有限公司万岁”的歌子时,不少记者都不禁摇头苦笑。
寻找金刚石的人们
塞拉勒窝内是世界上有名的金刚石产地之一。去年它输出了近两百万克拉、价值一千五百多万英镑的金刚石。今年头四个月金刚石的输出总值就已达五百二十五万英镑。据统计,金刚石的出口额占塞拉勒窝内矿产品总输出的70%和全部出口产品价值的一半。
但塞拉勒窝内的金刚石也同其他重要资源一样,长期以来都掌握在英国殖民者手里。英国资本控制的“塞拉勒窝内选矿有限托拉斯”,二十多年来垄断着这里金刚钻石的收购、生产和出口。只是经过塞拉勒窝内人民不断的坚决斗争,才在1956年2月有限度地取消了这个公司的垄断权。
在离开塞拉勒窝内的前一天,我们乘飞机来到东南部的克涅玛,这里离弗里敦二百多哩,是塞拉勒窝内金刚石生产和集散的中心。我们参观了金刚石的产地,这里有两种采掘方法,一种是
“塞拉勒窝内选矿有限托拉斯”的机械化的挖掘和运输方法,它在去年采掘了七十多万克拉的金刚钻石。另一种是近五千名个体“淘金者”的土法生产,他们从政府取得采掘的许可,共雇用了三万多采掘工人,用手镐刨起可能含有金刚石的砂土,然后在河流或水塘中淘洗,去年他们就这样淘洗出一百二十多万克拉的金刚钻石。
我们也访问了塞拉勒窝内政府为管理金刚石生产以及收购和输出金刚石而在克涅玛成立的“政府金刚石办事处”。这个办事处的特色之一是,几乎所有的官员都是英国人。我们参观了收购的部门,这儿防范森严,职员们从窗外的钻石商人手中接过金刚钻石,根据它的重量、形状、颜色和纯度,进行鉴定,决定收购的价格。这些职员告诉我们,上等的金刚钻石约值五百英镑一克拉,而最劣等的却只有十五个先令(四分之三英镑)一块。所有这些金刚石几乎全部输往伦敦市场。
同各国建立友好关系
百余年来沉痛的经验教训和当前残酷的现实,使塞拉勒窝内人民懂得,只有从自己领土上彻底赶走新老殖民主义侵略势力,走上真正独立自主的道路,才能消除殖民主义所遗留下来的一切祸害,建设自己富强的国家。但这一目标的实现,决不是轻而易举的。塞拉勒窝内议会议长波斯顿4月26日在新议会大厦开幕式上曾经说过:“在整个结构建成之前,还有大量工作需要做。”
塞拉勒窝内人民也懂得,在自己前进的道路上,需要爱好和平的友好国家的支持。塞拉勒窝内政府在独立的那一天,在议会发表的政策声明中宣布“同非洲内外的其他国家建立友好关系”。这一表示在支持非洲民族解放运动的国家中受到欢迎。
中国人民和塞拉勒窝内人民之间存在着友好情谊。在独立前,两国人民就有过不少接触和往来。在塞拉勒窝内人民欢庆独立的时候,我国政府致电承认塞拉勒窝内;塞拉勒窝内政府也拒斥美帝国主义制造“两个中国”的阴谋,坚决邀请我国政府代表参加独立典礼。这都有助于两国友好关系的增进和巩固。中国政府代表卢绪章不久以前曾到塞拉勒窝内访问,同塞拉勒窝内总理马尔盖、外交部长斯马特等政府领导人进行了友好接触。双方都表达了进一步发展两国关系的愿望。
记者在同塞拉勒窝内人民同声欢庆独立的半个月中,也到处感受到他们对新中国的深厚感情。许多人当知道我们是来自人民中国的记者时,都一再紧紧握手,用热烈的言词显示他们对中国的称羡和对中国人民友谊的热切期待。不少塞拉勒窝内朋友向我们表示,当塞拉勒窝内人民在独立的道路上继续前进时,他们深信,中塞两国人民之间的战斗情谊将如大西洋的万丈波涛,奔腾前进,势不可当!    
    5月寄自弗里敦(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