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阅读
  • 0回复

从银幕上的《欧也妮·葛兰台》说起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06-21
第7版()
专栏:

从银幕上的《欧也妮·葛兰台》说起
盛澄华
最近一个时期,首都的银幕上演出了好几部苏联编剧并拍摄的欧洲十九世纪的文学名著。我们欣赏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白痴》和屠格涅夫的《父与子》之后,现在又有机会能看到巴尔扎克的《欧也妮·葛兰台》。
不论在小说里或在银幕上看到这些写成于一百二、三十年前的批判现实主义的杰作时,总不能不令人怀念起这位蓄着八字须、体格魁梧、精神奕奕,怀着无比的工作热情、昼夜伏案创作的巴尔扎克老人来。对于巴尔扎克说来,艺术就是严酷的、不断的劳动。他曾把真正的艺术家比作向堡垒冲击的士兵。他经常每天写作到深夜,清晨六时起床又写,这样夜以继日地二十年,写成了九十六部互相关联的作品,统名之曰《人间喜剧》。才五十出头,他那结实的身体终于再不能支持,1850年因患严重的心脏病死于巴黎。老人诞生于法国1789年革命爆发后十年,一生目击过拿破仑战争和1830、1848年两次革命,经历了拿破仑帝国时代、王政复辟和路易·腓利普时代。这正是世界范围内资本主义关系迅速形成和发展的时期。他怀着强烈的感情描绘了私有者、剥削者社会的令人憎恶的世界。他把自己全部的作品称为《人间喜剧》,一面固然想强调这部宏伟的史诗规模之巨大,但同时也包含着某种辛辣的讽刺意味。法兰西社会资本主义关系的描绘,不会不令人想起中世纪但丁《神曲》中的《地狱篇》来。
“启蒙时代”先进的人们以为随着封建社会的灭亡,全体幸福与繁荣的时代就会到来,他们歌颂了人类理性,但他们所幻想的“理性的王国”,正像恩格斯所说,“……不是别的,正是资产阶级理想化的王国……资产阶级的所有权被宣布为最根本的人权之一。”(《反杜林论》,人民出版社版第14页)。
在这个还在形成、发展和上升时期的资本主义社会中,我们已经看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只不过是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对黄金的贪欲成了左右人的一切力量。交易所与市场、贵族邸宅与资产者的家庭,这一切都成了人对人进行残酷战争的舞台。在紧锁着的门户和下垂的窗帘后面,天天在制造着可怕的悲剧。资本主义社会怎样腐蚀和损毁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和关系,贪得无厌的利己主义怎样支配了人的全部热情,这一切正是《人间喜剧》的作者经常刻划与探讨的主题。《欧也妮·葛兰台》中的老葛兰台就是受着这种对黄金的贪欲的支配,使自己成了吃人的野兽,成了断送妻女幸福的残酷的刽子手。
苏联的编剧兼导演阿列克塞耶夫为了适应银幕的需要,对原著作了一定的裁剪,但非常忠实地保存了原作的精神和实质,连同刻划典型人物的典型细节在内。这部影片的处理,包括采用黑白片的特性在内,首先予人的印象是朴素和精炼。这里没有任何不必要的用作渲染和衬托的外景,而是企图通过演员的表情来刻划出人物的内心世界。此外在剧情的展开和起伏中,通过画外音的讲解,使人感觉到这正是巴尔扎克老人自己的声音在那里引领着我们。
我们在银幕上最先看到的是法国外省这个小镇苏穆尔的画面。1819年,在这个美好的秋天的日子里,正是老葛兰台的女儿欧也妮小姐二十三岁的生日,全家都到这个小镇的古老的教堂里去作弥撒。人们正陆续地从教堂散出来,这里作者向我们一一介绍了剧中的主要人物:葛兰台夫妇、女儿、女仆,此外还有当地最有势力的包括法律公证人克留索、神甫克留索和他们的侄子法院院长德·彭风先生这一家人,和银行家格拉辛夫妇和他们的儿子阿托甫这一家人。当天晚上,他们都汇聚在老葛兰台家里来向欧也妮祝贺生日。不消说,这两家人不仅和老葛兰台在商务上有种种利益的牵连,更主要的是他们都在觊觎将来老葛兰台这笔巨大的遗产,因此都想攀欧也妮这门亲事。宾主正在玩牌之际,突然从巴黎到来了一位不速之客、老葛兰台的侄子查理·葛兰台。这就使剧情起了急遽的变化。原来这个从1789年革命时起,依靠政治上和经济上的投机、以视财如命的作风成为家财万贯的老箍桶匠葛兰台,在巴黎还有他的一位老弟。这位老弟在投机破产的前夕,把儿子查理打发到这个有骨肉之亲的哥哥家来,原希望他今后能有个依靠。这位巴黎的花花公子的到来,给外省的守财奴葛兰台一家人的生活中掀起了翻天的波浪。处在人生黄金时代的欧也妮,她那天真的心灵,正像山野里鲜艳的花朵,梦幻着爱情,渴望着人生未来的幸福,堂弟查理的标致与潇洒,正吻合了她梦幻和渴望的对象。接踵而来的是查理父亲自杀的消息,但这只能更引起了她对堂弟的怜恤和同情。这时的查理,一个二十一岁的青年,尽管已经沾染了巴黎“上等社会”所培养出来的风流公子的种种习气,但他的心地毕竟还是比较单纯和善良的。因此,在这对年轻人之间,也就很自然的产生了爱情。查理不得不离开欧也妮飘海到东印度去做买卖,此后的岁月,在欧也妮的生命中,仿佛产生了一种新的意义,给了她一种新的力量,使她敢于和暴君的父亲做一定程度的斗争。但是,巴尔扎克老人的出色之处在于淋漓尽致地刻划了老葛兰台这个掠夺家和守财奴的典型形象。他的悭吝,他的狡猾,他在外表上的装穷、装聋、装口吃,他在一切有利可图的场合下的精明和警惕都做到了惊人的程度。他诅咒和幽禁起敢于把“黄橙橙的金鸟”赠送了情人的欧也妮,他逼死了企图为女儿说情的妻子。妻子死后,他还来不及穿上丧服,就急忙剥夺了女儿的继承遗产权。他在自己衰老和最终弥留的时刻,念念不忘的还仍然是他的“金……金……金子!”《共产党宣言》中说:“资产阶级撕破了家庭关系上面所笼罩着的温情脉脉的纱幕,并把这种关系化成了单纯金钱的关系。”(《马克思恩格斯文选》两卷集,莫斯科外国文书籍出版局1954年版第一卷第11页)。这段话正是在巴尔扎克老人所刻划的人物身上找到了卓越的艺术例证。
岁月奔逝,欧也妮到了三十岁,在人世间已只剩下她孤孤零零的一个人了。查理一别七年,他在东印度不知疲倦、不避风险、不择手段地放高利贷,贩卖儿童、中国人和黑人,终于大发横财回到了巴黎。他已成了一个狠心和贪婪的人,他和一个侯爵的女儿就要结婚。这一切也都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必然规律。
好心的观众会问:手里有了一千九百万法郎遗产的欧也妮该怎么办呢?巴尔扎克老人在小说中指出说:“这颗只知有温情而不知有其他的高尚的心,还是逃不了人间利益的算盘。”
巴尔扎克老人在他自己许多的作品中,把这个产生着数不清的痛苦与悲哀、欺骗与掠夺的资本主义社会制度打上了耻辱的烙印,这是他的伟大之处;但是在他看来,这种自私自利的力量是消灭不了的,只有用改良的绝对君权制才可以制止它,这正是巴尔扎克世界观中反动的一面。在《共产党宣言》发表后两年,巴尔扎克老人逝世了。由于他所处的历史条件和他所持的政治偏见,使他看不见正在生长的工人运动,使他无法理解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
对我们来说,从巴尔扎克的作品中体验到往昔时日的许多事件,认清这个在世界范围内正在灭亡中的吃人的资本主义社会,应该善于把过去和今天来作一个对比,从而为建设社会主义的祖国产生更大的热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