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阅读
  • 0回复

喜看水彩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06-21
第8版()
专栏:

喜看水彩画
华君武
近日,画家古元、周令钊、伍必端在北京开了个水彩画展,观众拥挤不堪,很欣赏这些画家的作品,近几年来,水彩画创作比较少,偶或在一个大展览会里,有那么几幅,给人们印象,只不过是点缀,不能引起人们的注意。人民的喜爱是多种多样的,他们在这几年看了很多国画和版画展览会,现在水彩画一经展出,自然也给人一种新鲜的感觉。
古元、伍必端是到苏州、无锡一带去写生的,那时正是江南三月,在古元的水彩画里,我觉得最合适表现这种景色,他的一些水彩画里似乎迷漫着一片水乡的雾气,雅淡、恬静,看画的人完全可以从他的画里去忆江南。水彩画是从西洋传进来的一种形式,而古元的画里,水彩画已经不同于那些西洋水彩画的风味,像是已经揉进去一些中国传统山水画的东西了。画里青山的渲染、远帆的处理和一些画的布局又像是中国传统手法的。这里使我想起不久前,在北京展出江苏省“山河新貌”画展里,老画家钱松嵒的几幅作品。他在山水画里用紫色来渲染山色,但是笔的皴法却又是中国画的。似乎是中国山水画里又渗进了一些西洋水彩画的色调,艺术上的这种交互影响,它使得外来的形式逐渐具有民族的风格,而中国的传统绘画却更趋丰富。从钱松嵒和古元的作品里,我以为是很值得注意的一点,也是有趣的一点。
有人说伍必端的水彩画具有木刻版画的味道,伍的风格是和古元不同的,他的那些大块色的色彩互相衬托,在色彩上给人的印象似乎更强烈些,也热闹些。古元的画给人的感觉好比是春雨江南,伍必端的却像是田间怒放的紫云英。伍必端还画了许多肖像,也很好。肖像画在中国并不流行,希望有画家专门来举行肖像画展。对伍必端的肖像感到不足之处,是画家还没有画出苏南人的风采,也可以设想这只是一种旅途的写生,不能要求过苛的。
周令钊的水彩画却又给人以另一种印象,他画山,画云彩用笔涂出大块的色彩,像是在恣意挥毫,但是又用一些小的笔触在凝住它,在画面上构成一种强烈的对比。他的用色又和前面两位画家不同,浓郁、深沉,而画面上又善于点出一些轻快明亮的色彩,不使人感到沉闷。他的画富有装饰的美和趣味,有时像一个舞台的布景,有时又像神话的插图。
三位画家的作品并不多,每人只是二三十幅,合起来也不到百幅,看画的人并不感到疲乏。这种小型的个人展览便于观众去细细品赏,便于去研究和学习,也便于画家发挥自己的特长、风格和相互切磋,我以为这样的展览会是大可提倡的。说到这里,我想起了我们的老水彩画家,诸如江苏的李剑晨、上海的张眉荪、张充仁、杭州的潘思同诸位先生,他们似乎也搁笔久矣,京沪杭的美术家协会能有志于此,也来开些他们的个人或几人联合的水彩画展吗?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