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阅读
  • 0回复

农村迫切需要知识青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06-22
第2版()
专栏:

农村迫切需要知识青年
王希悦 徐学春 崔新泉 武心义
最近,我们在山东滕县城关公社董村生产大队就农村需要知识青年的问题,了解了一些情况。
这个队从1953年以来,回乡参加农业生产的知识青年有八十七人。他们在党支部的领导下,不仅积极参加生产,迅速掌握了一些基本生产知识和技术,而且有不少知识青年在各种工作岗位上作出了成绩,受到了群众的称赞。这些知识青年中,有六人当了生产队的记工员,有五人当了大队统计员和会计,有十余人当了农业机械手,还有六人当了基层干部。如青年刘怀珍,从1953年回乡后,经过生产劳动的锻炼,基本上掌握了耕、耙、耩、扬等全套农活操作技术,还和知识青年刘怀安等一起研究改进了烤烟房的炉灶,使烤烟时间由原五天缩短到三天,既节约了煤炭,又提高了质量。现在他已被选为第三生产队的副队长和大队团支部书记。高小毕业生高希华、杨玉喜等人回乡后,一年就成了较熟练的拖拉机手。这些事实,又一次证明了毛主席所教导的“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随着农业生产和农业机械化的逐步发展,农村需要知识青年也越来越多了。这个队现有男女整半劳力共一千一百八十六名,其中青年男女劳动力仅有二百三十七人,青年劳动力相当缺乏,知识青年尤其缺乏。从1953到1960年,这个大队高小和初中毕业生回乡参加农业生产的,只占毕业生总数的23.3%。自公社化以来,这个队为变旱田为水浇田,已增打了十三眼机井,购置了六台电动机、两台锅驼机、两台柴油机,还购置了两盘电磨以及其它的农业机械。这些主要农业机械需配备四十四名技术人员,而现在只有八名。由于技术人材缺乏,现有机械就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如今年2月底抗旱浇麦,正当紧要的时候,一台三十二马力的柴油机突然失灵了,只得等县机械厂的技工帮助修理以后才用起来。第二生产队今春打一眼机井,大队购来了一台电动机,可是没有人会使用,结果不得不请求大队调走。社员惋惜地说:“电动机是个宝,可是没有文化搞不了。”此外,这个队农业、园艺、黄烟等生产,都缺乏技术员,许多先进农业技术的学习与推广受到一定的限制。这个队的记工员、保管员也缺乏,队办的一处幼儿学校,也缺少师资。
总之,农村迫切需要知识青年回农村参加生产。这个队的干部和社员们为了迎接今年应届毕业生回乡,已从各个方面作好了准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