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阅读
  • 0回复

农忙季节怎样组织集市贸易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06-22
第3版()
专栏:调查报告

农忙季节怎样组织集市贸易
中共阜新县委财贸写作小组
现在辽宁省阜新县有二十四处农村集市市场。集市贸易在促进农副业生产方面,在活跃农村经济方面,都已起了良好的作用。但是,怎样安排农忙期间的集市贸易?这在当前还是一个需要探索的问题。
我们在泡子集市就这个问题作了一次调查。
泡子公社位于阜新县的东部,是阜新、彰武、黑山三县交界的一个小集镇,是阜新县土副产品的生产基地之一。这个镇每月逢二、五、八为集日。全公社的十六个生产大队、八十六个生产队,一般都到这里来赶集。近半年来,上市品种由四、五十种增加到二百种;每次集市交易额由一千二百多元增至二千五百多元。农忙期间的集市特点
进入农忙季节以来,大部分劳动力都投入了农业生产第一线。在这种情况下,集市贸易还需要不需要?从努河土生产大队的情况来看,集市贸易是不能没有的。但农忙期的集市有农忙期的特点。首先,一年四季都有副业可搞,都有剩余产品需要拿到集市上交易。努河土生产大队西白城子生产队虽然大部分劳动力都投入了生产第一线,但是一部分老弱劳动力还坚持搞多种经营,组织了一个编织组,编织箍嘴、大筐、菜篮、粪箕子,到6月末能生产六千多件,需要全部拿到集市上交易。另外,有八名附属劳动力种植四垧蔬菜地,夏季能生产二十四万多斤蔬菜,自己需要十二万斤,其余都要拿到集市上交易。集体生产是这样,社员个人的生产也是这样。西白城子生产队九十多户社员,有三十户社员扎刷帚、笤帚、编笊篱;五十户社员种植蔬菜和培育秧苗,能产三万多斤夏菜,除了自己需要的以外,还能剩余一万斤夏菜、十四万多棵地瓜吊子、一百二十多斤菜籽,需要拿到集市上交易。其次,农忙期间的集市贸易,与农闲期间有所不同。从登市品种来看:农闲期间,编织品、干菜、畜禽、狩猎产品等较多;农忙期间则主要是蔬菜、种苗、畜禽(幼雏)等。据农历1月22日的集日统计,编织类占30%,畜禽类占20%,干菜占24%,狩猎产品占6%,炊具10%,其他10%。据农历3月30日的集日统计,蔬菜类占40%,种苗(籽)占20%,编织类占10%,炊具类占5%。从赶集的人来看,农闲期间赶集人数多,强劳力多;农忙期间人数少,强劳力更少。以农历1月22日的集日与农历3月30日的集日比较:赶集人数由二千五百人减少到一千一百人,其中男劳动力由50%减少到15%,老弱劳动力由10%增加到35%,妇女由20%增加到30%。而其中的男劳动力又都是利用假日来赶集的。农忙期间的集市时间比较短,社员没事不赶集,到了集市就想赶快卖掉或买好,早些回去参加生产或侍弄自留地,所以一到中午就开始散集了。
这些情况说明,一年四季集市贸易是有不同特点的,这就给组织集市贸易提出了不同的课题。在当前农忙季节怎样才能组织好农村集市?为了使农忙期间的集市贸易更好地为生产服务,既使社员赶集方便,又少误工,应当采取一些什么措施呢?
泡子供销社采取的措施
泡子供销社为使集市贸易更好地为农忙期间的生产服务,采取了下面一些办法。
一、成立集市贸易货栈,采取“随行就市,依质论价,包收‘剩市’,保本出售”的办法,办理代买、代卖、代存、代运业务,成为购销双方的纽带。农闲期间社员来赶集,都是把产品卖了才回去,现在农忙,既急着快些回去,又不愿意把剩余的产品背回去。有了集市贸易货栈,社员在集上一时卖不了的产品,交给货栈代卖,就解决了这一矛盾。
二、适当改变集日。农闲期间,一般人一天能编二、三副土篮子,而农忙期间三、四天才编一副。这样,农闲期间社员可以三天赶一趟集,而现在农忙期间七、八天才赶一趟集。原来三天一个集日,就不能适应新情况的要求了。因此,他们将“二、五、八”集日改为“逢五排十”,既有利于生产,又不影响交易。
三、在积极支持搞好农业生产的同时,组织好副业生产。他们的作法是:紧紧围绕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需要,本着“抓重点,补缺门,需要什么,就组织生产什么”的原则,边宣传政策,边调查需要,边调剂供应原料材料,边组织安排生产。
四、充实集市内容,使集市更加活跃。这些日子,随着集市贸易的发展,参加集市贸易的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要求也有变化。有的人鞋破了要修补,水壶漏了要焊,鞭杆坏了要缠……供销社根据群众的这些要求,与工业、农业部门联系,组织增加了修鞋、修簸箕、焊补炊具、修理钟表等服务行业和修理项目,逢集在集市上服务,集后到生产队流动服务。这一作法受到群众欢迎。
(原载《辽宁日报》,本报有删改)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