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阅读
  • 0回复

海水是怎么变成盐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06-23
第2版()
专栏:小常识

海水是怎么变成盐的?
我们日常食用的海盐是用海水制成的。海水里的盐是怎样由液体变成固体的呢?
盐的化学名称叫氯化钠。海盐所含氯化钠成分一般在90%以上,再制盐(精盐)在95%以上,药用盐的成分则含氯化钠更高。海水所以能够制成盐,就是因为海水中含有大量的氯化钠,平均占所含无机盐的77%左右。这是海水有咸味的原因。
从海水中提炼氯化钠,简单说来,不外煎和晒两种方法。我们祖先在四千多年以前就会“煎盐”,古籍上曾有“夙沙氏煮海为盐”的记载。这种制盐法的详细操作情况已不可考,主要设备就是锅和灶,燃料就用盐场一带丛生的芦苇和杂草。河北省产盐区一直沿用“长芦”这个名称,解放前盐业资本家称为“灶户”都可能与此有关。由煎改晒,是制盐工业史上的一大革命,约发生在元朝或更早的年代。晒盐产量大,成本低。所以晒盐方法出现以后,煎盐方法便在海盐产区绝迹。
纳潮、制卤、结晶,是制盐过程的三大工序。
纳潮是制盐的第一道工序。海水有潮,潮又有大小,含盐度也有浓淡。纳潮工作就是要根据潮汐的规律和海水浓度变化情况,适当扬水,开闸门,关闸门,大量纳取高浓度的海水,供应制卤需要。
制卤,就是把海水纳进来之后,先在大储水池里(最大的有八、九万公亩)存一个时期,然后由导水沟引入蒸发池内,一步一步地在那些大格子、中格子、小格子里接受日光照射。这些格子都有名字,大的叫储水池,中的叫蒸发池,小的叫调节池。海水在这些池子里不断蒸发,浓度就会越来越高。当测量浓度的“波美度表”指出调节池的卤水已经达到二十五度时,便成为饱和卤了。
结晶是制海盐的最后工序。卤水达到饱和的时候,放入结晶池中继续蒸发,就会漂出薄薄的一层盐花,这叫“漂花卤”。它证明氯化钠已经析出结晶了。卤水灌进结晶池后,结晶管理工作还相当繁重。制盐工人每天或隔日,都要用耙形工具把池子的盐活动一次,称为“活碴”。这是因为盐的晶体是六面的,不活动,无数的盐粒粘在一起会形成平面的盐板,结晶速度要大大降低,制盐工人还得每天定时地加一次卤水,术语叫“描池”。这是因为池里卤水经蒸发浓缩由深变浅,需要适当地补充原料。
结晶池经过若干天的积累,便要把结晶的盐扒上来,用小车推到盐坨,堆苫起来。至此,海水变盐的生产过程才告完成。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