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阅读
  • 0回复

一丝不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06-24
第3版()
专栏:江苏通讯

一丝不苟
陈章良
一封用户的来信
3月中旬,江苏省南通轴承厂接到上海市公用事业设备制造公司的一封来信。信上写道:“我公司新装大型铰接式无轨电车所用的7815轴承,由你厂供应,其中有一只轴承使用一个多月后,发生表面脱层等损坏情况,引起故障。特函请你厂查明是否次品……。”
职工们看了这封信以后,有的说:“这件事可不能马虎放过。”但是也有人说:“这有什么?几万只轴承出厂,偶然有一只次品是难免的,白米里还有几粒稗子呢!”
追查次品真相
工厂的领导方面对这封信十分重视,马上开会讨论。大家认为,问题严重的地方,不在出了一件次品,而在于产生这件次品的思想和其它原因。一定要把这只轴承怎样引起电车故障的病根子了解清楚,这样可以改进工作,提高产品质量。他们决定由质量检验科、热处理工段以及磨床间的领导同志和党支部书记周玉英,一齐到上海访问,了解真相。
到上海后,他们不仅到公用事业设备制造公司党委会、供销科了解情况,而且深入到电车场去访问。他们详细了解了电车的载重量、车速、转弯时负荷变化情况,并且同工场的同志一齐研究这个轴承磨损的原因。大家一致肯定,主要是硬度不够。
定要消灭“万一”
访问用户的同志们连夜由上海回厂,第二天在全厂职工大会上详细介绍了这件次品造成故障的经过。他们还把带回来的坏轴承给大家看。
全厂职工展开讨论。好多职工说:“这件事对我们教育太深刻了,过去对产品质量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现在感到一只质量不好的次品对国家建设、人民生活的关系都很重大。送到上海的这批货就是一只出了问题,便险些发生伤人事故。”有的说:“我们出厂一万只轴承都能合格,难道一只次品就不能避免吗?我们能做好九千九百九十九只,就不能不出一只次品吗?我们一定要使只只都符合质量标准,出厂一万只就是一万只正品。”通过讨论,大家树立了一丝不苟对待产品质量的负责态度,提高产品质量的活动开展起来了。
攻克技术关键
夜深人静,老工人出身的厂长包正华还在办公室里研究提高轴承硬度的问题。他细心地翻阅着《钢的化学热处理》这本书。在一百四十三页末尾,看到了这么几行字:“如果零件淬火前在预冷室内停留的时间太长,也会发生表面脱碳……。”脱碳就会软化,原来关键在这里!他把这条经验告诉了淬火工人,并和工人一齐试验起来。经过一个星期反复试验,无论是用中碳钢还是用低碳钢,生产出的轴承硬度都有了进一步提高。
干部带头干,工人劲更高,各道工序的工人都设法提高产品质量。内圆磨床工人张希聪,在操作时聚精会神地观察火花,细心地倾听砂轮工作的声响,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而且每做一只就要用百分表测量一下精密度。检验员细心地检验半制品和成品。对于钢珠半成品,他们采取了只只“过堂”、粒粒检验的办法。
堵塞漏洞
解决轴承次品的问题,没有到此为止。南通轴承厂领导上考虑到:产生次品的思想根源和技术上的问题都初步解决了。但是,这一只次品为什么能当作成品出厂了呢?他们研究了有关的技术管理制度,又进一步发现了漏洞。例如,轴承是抽样检验的,缺乏完整健全的检验制度;工人的岗位操作责任制不明确,查不出是在谁手里出的毛病,也就不能更好地进行帮助。他们感到,要保证产品质量,还必须建立和健全有关管理制度。厂的领导上让生产技术部门拟订出技术管理制度和各道工序的岗位责任制,交给大家讨论。现在,从原料进厂到锻料、金加工、淬火、精磨、装配、入库道道都有责任制和检验制,同时实行了成品、半成品打责任印制度,发现哪一只轴承外圆或者内圆不合规格,随时可以从责任印上了解到是哪一道工序、哪个人造成的。这就进一步促进了产品质量的提高,保证了不合格的半成品不流入下道工序,不合格的成品不入库、不出厂。4月份以来,这个厂生产的轴承全部合格,精密度、硬度等都进一步提高。
(原载《新华日报》,本报有删改)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