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阅读
  • 0回复

党支部加强政治思想教育 老艺人热心传授优秀技艺 重庆杂技团青年演员全面成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06-24
第4版()
专栏:

党支部加强政治思想教育 老艺人热心传授优秀技艺
重庆杂技团青年演员全面成长
新华社重庆23日电 重庆杂技艺术团充分发挥老艺人、老演员的作用,有计划地培训出一批具有一专多能和特殊技艺的青年演员。这批青年,向老一代学到了不少优秀技艺,继承了优秀传统杂技节目。
这个团从1954年开始,先后招收了部分爱好杂技的中小学生,编入随团学生队学习。团领导专门抽调了部分有经验的老艺人和演员,组成一个老师组,担任教学工作。为了把技艺全面传授给新的一代,这个团的六十七岁的老艺人杨宝忠,和将近五十岁的孙吉成,刘克铭等,都认真总结自己的技艺经验,向学生讲解技艺知识,并亲自教学生练功。在基本功的锻炼中,一般都需要学会腿、腰、顶、筋斗等四个基本动作,而其中顶是一项较难学的动作,老师们虽然年老,但仍亲自托起学生的手掌练“活顶”(即头手倒立)。这样练活顶比学生自己靠着壁头,或在板凳上练“死顶”,掌握得快。在训练期间,老师又组织学生参加一定时间的舞台实习,把平时的技术学习和舞台表演结合起来,使学生们进步更快。有的学生,只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就学会了一、两个节目,可以单独登台表演了。
这个团的老艺人和老演员还挖掘传统节目,帮助青年演员继承老一代的优秀技艺。孙吉成、杨俊英、刘克铭等老师,曾通力合作,帮助青年演员全莲娣继承了优秀的传统节目《蹬伞》。这原是全莲娣的父亲表演了几十年的拿手节目。但自从她父亲去世后,十多年来无人会演,只留下一张照片。在挖掘这个节目的过程中,老师们千方百计想办法,回忆过去看这节目留下的印象,参考照片,共同研究,终于凑出一整套动作。全莲娣在摸索锻炼中,不仅继承了这个传统节目,而且还新添了《开伞》、《收伞》、《单腿倒个接边》等精采动作。在彩色艺术片《欢天喜地》里,人们看到青年演员全莲娣表演这个节目的许多优美动作。她仰卧于桌上,两腿上举,一把精致的雨伞突然被演员的脚尖张开了。接着雨伞便在她的脚尖上转动出各种花样来。
六十七岁的著名老艺人杨宝忠,他在《皮条》这个节目里特有一手绝技《黑脸打滚》。《打滚》这个动作是将一长块皮条,一头系于上空,一头缠于手上,演员运用巧力顺着皮条往上滚,而人不坠地,杨宝忠为了把这门绝技传授给青年演员,他三年如一日地在练功场上,细心指导学生练技,现在已有两名学生掌握了这门技艺。此外,许多优秀杂技节目,如《顶碗》、《平衡》、《顶竿》、《钢丝》等,都分别由青年学生们继承了下来,不少节目还有了新的发展和创造。
在培养青年一代演员中,这个团的领导很重视青年学生的全面成长,党支部特别加强了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配合时事、政策学习,老师向学生们讲解革命传统故事,老艺人讲新旧生活的对比,提高学生们的思想觉悟,培养他们刻苦学习的精神。同时,根据学生的不同文化程度,为他们开设了语文课,不断提高文化水平,为了让学生懂得一些必要的艺术基础知识,给学生安排了音乐、古典舞蹈、美术、造型的学习时间,还定期讲授有关的艺术知识。
几年来,重庆杂技团的新生力量迅速成长,初参加这个团的一批青少年,经过几年来的学习和锻炼,政治、文化水平、技术等方面有很大提高。在杂技艺术方面,有的成了多面手,有的还学会了一项特殊技艺,一般也学会了一、两个专长。这个团初成立时还只有十多个演员和十多个节目,现在,全团已拥有由六十个演员组成的两个演出队,其中青年演员占80%以上,经常有五十个节目轮换上演,原来这个团的乐队力量也很薄弱。现在,培养了一支由二十多个青年组成的民族乐队担负演奏任务。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