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阅读
  • 0回复

传宗接代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06-27
第3版()
专栏:上海通讯

传宗接代
新民晚报记者 黄彰才 新华社记者 叶世涛
在上海的饮食店、理发店里,我们看到不少青年厨师、理发师和服务员,一般年纪都在二十岁上下,他们朝气勃勃,干活劲头很足,也很在行。
这些年轻人是上海服务行业的一支新生力量,共有二千五百多人,很多是初中、小学毕业生。他们走上工作岗位还不过一两年,在党的关怀和老师傅们的悉心教导下,正在迅速成长。
培养新人,传宗接代,对服务行业来说,十分需要。上海的饮食、理发、洗染、照相等服务行业,历史悠久,各有高超的传统技术和受人称道的服务方法。保持和发扬这些服务行业精湛的传统技艺,是满足人民生活需要的一项重要工作。近几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服务行业的需要越来越大。但是从服务人员来看,老师傅们一年比一年老了,一些优秀厨师、理发师、洗染师,都在四、五十岁以上。过去几年,补充的新人不多,还输送了一批去支援工业建设和新兴工矿城市,因此现有的技术队伍就显得有些不足。
上海商业部门及时注意了服务行业接班人的培养工作,从1958年开始,通过劳动部门,有计划、有组织地分批招收青年艺徒。根据服务行业主要依靠手工操作的特点,采取以店为据点、师傅带徒弟的办法进行培养。师傅口教手授,徒弟跟班劳动,还抽出时间集中学习政治、文化和有关业务技术理论。全市开办了三十六所实验理发店、饮食店和照相馆,艺徒们经过一定时间的随师学习,定期分批派到实验店去实习,由他们独立操作,师傅在一旁指导。这种方法的好处是学得快、记得牢。另一种培训方法是以学习理论为主,辅以实际操作锻炼。上海商业学校去年建立了饮食服务专业,分设饮食、理发、洗染、照相四班,有四百多个小学毕业生在学习。教师都是有经验的老师傅。学员们除学习专业技术和理论以外,还学习一般初中文化课程。四年以后,他们将成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和中等技术水平的技师。
要普及,也要提高,对已有一定技术的青年职工,要求他们“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掌握更纯熟的技术。近两年来,上海服务业连续举办了三期技术进修班,每期半年,吸收了一千多职工参加进修,聘请有头等技艺的老师傅当老师。名理发师刘瑞卿、名厨师余迎祥、织补能手沈林虎、老摄影师姚国荣等都担任讲课。除了讲课,一个老师又带一个到几个学员,边教边做,精心传授他们的独特技艺,头两期结业的青年学员,有的也已开始带徒弟了。
为了适应上海这个大城市服务行业的需要,商业部门去年下半年配合上海财经学院设立了饮食服务系,挑选三十多个有一定文化程度和技术水平的青年艺徒脱产学习。他们不但要进一步学习烹调各种名菜,精通一个门类的技术;还要学习数学、化学、营养卫生学、美术和外文等课程。经过四年培养,他们将成为具有较高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操作技术,既能烧菜、又能管理餐厅的专门人才。
解放前,上海服务行业的学徒,一般三年“满师”后,还不一定能够独立操作。现在多数艺徒学习一年两载,就能基本上独当一面。最近,我们在访问主管商业部门负责人、一些老师傅和青年艺徒的时候,他们都谈到自己这方面的体会。
服务行业中的老师傅们,都把培养接班人当作自己的光荣职责。很多人期望“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不辞辛劳,不怕麻烦,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技术传授给新的一代。他们看到本行业后继有人,感到万分高兴。有的已到退休年龄,还主动向领导上提出要求培养艺徒。在教授过程中,有的将家传名菜谱翻出来教给徒弟。老日升织补店的老师傅沈林虎,把自己三十多年积累起来的织补“正反两面光”(不露痕迹)的绝技,全盘教给艺徒。他对每一个精细动作都讲得清清楚楚。有的艺徒碰到要求高的精细活计不敢做,沈林虎鼓励他们大胆尝试,织得不好,拆了再做,一直到徒弟学会为止。在沈林虎的悉心教导下,现在,有些艺徒织补普通呢料衣服,已能做到“两面光”了。
许多艺徒对自己所学的一门技术,能够刻苦钻研,勤学苦练。荣华楼菜馆的艺徒毛隆英就是这样成长起来的。厨师炒菜最基本的动作,是将锅端在手里上下不停地翻动,使得火候到家。毛隆英个子矮,腕力小,上灶不多时手就酸得抬不起来。可是她并不气馁,早上班、迟回家,一个人在厨房里把揩布当菜,放到锅里练习,坚持日久,终于学会了这个操作技术,一年不到,她已经从老师傅那里学会一般菜和部分名菜的烧法。在全市饮食业的一次操作表演会上,她烧的菜获得了老师傅们的好评。艺徒们在学习过程中,深切体会到这些服务技术,也都是一门深奥的学问。很多艺徒都像毛隆英一样埋头苦学。有些学理发的艺徒,把剃刀放在皮包里,有空就拿出来练习。正因为这样,两年来招收的二千五百多个艺徒中,已经有一千九百多人能够独立操作,其中八百多人基本上已能顶替师傅工作了。在五味斋、淮海饭店等大店里,从厨师到服务员,现在就有一半是艺徒。
艺徒们要学得快、学得好,更重要的在于他们对服务行业有正确的认识。许多老师傅和艺徒特别提到这一点。很多青年刚被分配到服务业学艺的时候,不大安心。由于旧社会的影响,他们轻视理发、烧菜等工作,认为这些行业没有出息。有关单位的党组织一开始就抓思想政治工作,使他们懂得人民需要的行业就是有出息的行业,为人民服务的岗位就是有前途的岗位。同时,老师傅们现身说法,把自己在旧社会当学徒时学不到技术、吃不饱饭的痛苦遭遇,和在新社会党对服务人员的重视、关怀的情况,讲给艺徒们听,启发艺徒们提高阶级觉悟。通过一连串的教育,许多艺徒扭转了“侍候人不光采”的思想,开始爱上自己的工作,尊敬师傅,学习专心,工作也积极了。
今天,人们对服务行业的看法,跟旧社会迥然不同,大家尊重服务人员的辛勤劳动。看到这些接班人的成长,社会上各方面都感到高兴。南市区第二理发实验店的艺徒徐杏菊,有一次给女顾客烫发,递毛巾、送开水,再三征求意见,顾客临走时亲切地拉住她的手说:“小妹妹,你这种精神,值得向你学习。”有些艺徒开始工作时,技术不够熟练,顾客们不是责备,而是给他们热情的鼓励。艺徒们深深感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学本领的信心也就更足了。许多青年人立下心愿:把自己的一生献给这个平凡而又光荣的事业。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