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2阅读
  • 0回复

培养勤奋学习刻苦钻研的学风 北京大学围绕教学展开科学讨论活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06-27
第4版()
专栏:

培养勤奋学习刻苦钻研的学风
北京大学围绕教学展开科学讨论活动
据新华社26日讯 北京大学最近围绕教学展开了近一个月的科学讨论活动,进一步培养勤奋学习、刻苦钻研的学风。
文科、理科各系都举办了科学报告会或学术讨论会,内容多半围绕当前教学或教材编写中亟待探索和解决的问题。如历史系这次提出的七篇论文中,《试论明代的军屯制度》就是中国古代史基础课教学中为师生们共同关心的问题。《两汉地主土地所有制的发展》、《秘密会社、宗教和农民战争》、《石达开评价问题》的讨论,就是为开设中国土地制度史和中国近代史等专门化课程所作的准备。《中国考古学导言》、《1898至1914年间美国帝国主义对古巴的侵略》以及《关于奴隶社会发展规律的探讨》,都是在编写教材中需要研究解决的学术问题。通过讨论,检验了研究成果,集中了大家对新编教材的意见,明确了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的问题,从而推动教师从学术研究中来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文科其他各系的讨论活动也多半是围绕教学实际而展开的,有助于进一步充实教学内容和提高学术水平。理科各系有些讨论研究的项目,是教学经验的总结。如技术物理系研究了基础课如何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实验课如何明确教学目的和科学训练的要求。数学力学系微分几何教研室教师吴光磊所作《薄壳与微分几何》的学术报告,提出了几何课程在数学力学基础课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引起了师生们的重视。
这个时期的科学讨论中所提出的论文,都是教师或高年级学生平时研究的成果。理科各系这次讨论的专题,半数以上是由有专门研究的教授、讲师,经过科学实验,综合研究了许多文献、资料而提出来的,文科各系讨论的问题,也是经过师生刻苦读书,深入研究,反复论证而提出的。历史系世界古代史教研室进行的《关于奴隶社会发展规律的初步探讨》,就是近一年来新老教师深入研究的结果。在研究过程中,他们读了许多史料和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结合编写教材,进行了多次专题和专章的讨论研究。这次科学讨论中提出的论文,便是他们研究成果的报告。
师生们在这次科学讨论中,摆论点,谈论据,互相争辩、启发和补充,气氛热烈。中文系语言教研室部分教师和五六级语言专业的学生就语言发展的原因和规律写出三篇论文,在讨论会上展开争论。哲学系中国哲学史教研室教师在5月8日和12日接连两次讨论了庄子的哲学思想。许多年老的教师也拿出自己的研究成果,并且主动地为青年教师和高年级学生介绍资料、文献。历史系考古学副教授阎文儒、中国近代史教授邵循正、中国古代史副教授许大龄和中文系教授林庚、高名凯等都在讨论会上提出了自己的论文。哲学系中国哲学史教授冯友兰继发表《论庄子》之后,又写了《再论庄子》、《三论庄子》。
现在,这种活跃的学术研究空气也出现在经常的教学活动中。考古学教研室在考古学专题讨论会后,接着又在教研室内展开第二次专题学术讨论。哲学系中国哲学史教研室的教师在备课、讲授和课堂讨论中,也注意介绍各种学派。汤一介教授在讲授庄子的哲学思想时,全面介绍了各家的论点,又详细地阐述了自己的见解,受到学生们的欢迎。(附图片)
北京大学哲学系师生针对《庄子》一书和庄子的哲学思想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正在发言的是老教授冯友兰(桌前左侧第三人)
新华社记者 顾德华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