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8阅读
  • 0回复

反映人民革命斗争生活 陕西秦腔戏曲工作者上演现代剧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06-27
第4版()
专栏:

反映人民革命斗争生活
陕西秦腔戏曲工作者上演现代剧
新华社西安26日电 陕西省秦腔戏曲工作者在发掘、整理和上演多种传统剧目的同时,为工农兵演出了许多以人民革命斗争生活为题材的现代剧。
陕西省新近上演的秦腔现代剧目《木匠迎亲》,是根据作家王汶石的作品《大木匠》编演的。这出戏通过秦腔戏曲艺术,又幽默又新鲜活泼地表现了大木匠这个一心为公的普通劳动者的形象。另一出现代戏《姚焕章》,是描写农民姚焕章,在农村人民公社党委的领导下,与社员一道,引渭水上旱塬的英雄事迹。像这样与人民革命斗争生活息息相关的秦腔剧目,在陕西省各地创作和演出了不少。其中,有歌颂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三面红旗的《人民公社好》、《大战豹子山》;有表现技术革命和技术革新运动的《活鲁班》;有反映与自然作斗争的《白水之歌》;以及对敌斗争的《一罐银元》和《阿拉伯人民站起来》等等。
这些戏,都是秦腔剧作者和演员,下乡下厂下连队,甚至到边疆和福建前线,通过与工农兵一起生活,为工农兵演出,不断地改造自己的思想感情而编写出和演出的。因此,为工农兵喜闻乐见。
现在,陕西省许多秦腔剧作者和演员,在总结了秦腔戏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的经验以后,正在进一步深入生活,更多地创作、演出以人民革命斗争生活为歌颂对象的现代剧。目前,陕西省戏曲剧院二团正在创作的《枪》剧本,就是剧作者在长期深入延安后获得的题材。这个剧本的内容是反映延安时期人民游击队的战斗生活。
秦腔很早就和人民的革命斗争结了不解之缘。在抗日战争初期,陕甘宁边区成立了第一个秦腔剧团——民众剧团(现为陕西省戏曲剧院二团)用秦腔的形式,为工农兵演出了反映人民革命斗争的《血泪仇》、《穷人恨》和《查路条》等剧目。这些戏,又都是著名的剧作家马健翎等和演员,在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后,深入工农兵所创作和演出的。
秦腔是我国戏曲中最古老的四大声腔之一。它因发源于我国古代秦国的故地——陕西关中而得名。它以慷慨激昂和高亢的曲调独具一格,便于表现现代题材中的革命气魄和民族风格。由于这个古老的剧种,紧密地为人民的革命斗争服务,因而观众给予“老树红花”之称。(附图片)
秦腔《三滴血》的一场
新华社记者 蒋齐生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