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37阅读
  • 0回复

重游蔡家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06-28
第8版()
专栏:

重游蔡家崖
苏光
从太原出发经汾阳,沿着汾(阳)离(石)公路西行,翻越薛公岭,就逐渐看到我们最熟悉的晋西北黄土高原了。阔别十余年的晋西北,自然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离石的王家沟、二朗堡一带,经过几年来的水土保持工作,使原来的丘陵坡地,大片大片地水平梯田化起来,深秋过境,简直看不出黄土的本来面目了。
这些新的变化,令人喜悦,也引起人们许多遥远的记忆:抗战期间,有多少英雄健儿曾经出没在这些黄土山岗!《黄河大合唱》中那些雄壮的歌声,似乎还在这一带的山谷里回荡。由离石西进,登上黄河的东岸,看到那波涛汹涌的黄河渡口,从军渡、碛口、丛罗峪,直到兴县的黑峪口,哪一处不曾留下了千万个革命战士的足迹!由离石到兴县,还有许多重要驿站,如离石的柳林、大武,临县的三交、白文,兴县的康宁镇等,又都是当年晋西北的抗日子弟兵长期与敌人周旋过的地方。当然这些都是往事,现在这里早已汽车畅通,用不着再像过去那样艰难地攀山越岭了。只有康宁镇到兴县城的一段公路,还需要翻越一架大山,山的后面就是蜿蜒清澈的蔚汾河,过河以后顺流向西走不多远,就是晋绥边区的心脏——蔡家崖了。
蔡家崖曾经是晋绥边区司令部的所在地;1948年4月1日,毛主席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就是在这里作的。这个村庄不大,半山腰的石崖下面,依旧还有一排排类似石窟的旧式窑洞;公社化以后,村庄的前面增加了几座新的建筑。司令部院子的附近,还是那样美丽整洁,贺龙司令员亲手栽植的几棵柳树,现在已经长得很高很大了。院子外面的那座打谷场上,成了公社社员们的运动场。村边上修了一条新的渠道,锅驼机安装在渠道的旁边,机器的响声,在进村之前远远就可以听到。过去还是羊肠小道的半山腰间,现在修起了一条崭新的公路直通黄河的渡口——黑峪口。村子的背后,地埂化了的山头和随时可以看见的牧群,又给蔡家崖增添了不少新景色。住在这个村子里,每日的清晨,当社员们下地劳动的时候,此起彼伏地集合钟声和哨声,往往使人和当年的军号声联系在一起。
司令部的院子里,那一条砖砌的甬道和花圃还是那样整齐,整个院落依然有一个花园之感。当年的会议室和毛主席住过的窑洞,已是兴县革命纪念馆的一部分了。窑洞里当年的办公桌、躺椅、茶具、文件柜等家具,已经恢复了原来的陈设。会议室还暂时作为兴县农业技术学校教室之用,室内墙上曾经粉刷过一层白灰,可是当年晋绥干部会议时的一些标语的痕迹仍依然可见。
在晋绥干部会议的第二天,毛主席又邀了晋绥日报编辑人员谈话,这次谈话是在这座院子西南角的一间房子里进行的。我当时作为报社编辑人员,也听了主席的谈话。现在来到这里,自然会想到以往的许多情景。那是一个天气晴朗的上午,我们编辑部的同志来到了这间房子里,等了一会儿,毛主席来了,经陆定一同志的介绍,主席和我们一一握了手,握手的同时,还和每个人作了简短的谈话,然后才坐下来谈问题。这是一个永远不能忘记的日子。现在每当拿起《毛泽东选集》第四卷的时候,那时的印象还清晰地浮现在脑子里。
毛主席谆谆告诫我们要好好向群众学习,哪怕是消灭一个错字,也要走群众路线。从那以后,我们遵照主席的教导都轮流着参加了群众工作和土地改革的工作。这次去蔡家崖,碰到不少当时在土地改革中的基本群众,现在都是不同工作岗位上的负责干部了。我们相见之后,还是用主席的话互相勉励。当时主席在讲话中提出的具有历史意义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土地改革工作的两条总路线和总政策,至今大家仍然记得很清楚。主席为这两条总路线给晋绥日报的亲笔题词,我这次去蔡家崖,又把它拿来复制放大,重新装裱起来,作为兴县革命纪念馆的历史文物之一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