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阅读
  • 0回复

访僮族革命的故乡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06-29
第4版()
专栏:

访僮族革命的故乡
本报记者 巫维杰 宁范惠
我们最近访问了僮族革命故乡——广西东兰县武篆人民公社。
武篆,是杰出的僮族农民运动领袖韦拔群烈士的诞生地,是右江农民运动的策源地。早在1923年,韦拔群就在这里的银海洲组织了农民自卫军,向土豪劣绅作斗争。1930年红七军奉命开往江西中央苏区,党委派韦拔群率领一部分部队留在右江地区坚持武装斗争。这时,桂系军阀白崇禧趁红军主力撤离的时机,集结了一万多兵力疯狂地向武篆革命根据地进攻。因敌我力量悬殊,红军退至瑶族人民聚居的西山(今属巴马瑶族自治县)。在韦拔群带领下,红军游击队和各族人民在西山同敌人作了两年多艰苦的斗争,给予敌人严重打击。1932年10月20日,由于叛徒出卖,韦拔群为党为人民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右江地区的革命斗争从此进入艰苦的年代。武篆遭到一次又一次的严重摧残,可是这里的僮族人民坚贞不屈,他们在党的领导下,在深山密林坚持和敌人斗争。解放后,武篆的僮、汉、瑶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在废圩上重新建起了美好的家园。
过去曾是红七军领导干部多次集合的地方——魁星楼,现在是武篆公社党委会的所在地。1929年,邓小平同志和张云逸同志还在这里指导试办过共耕社。目前这里的山村兴建了新房子,居住集中的地方设立了小学、中学,在叠嶂的石山群筑起了拔群水库,渠道纵横,清水潺潺。通往县城的公路上汽车往来奔驰。
我们来到了列宁岩和银海洲。列宁岩原名北帝岩。1925年,韦拔群从广州由毛泽东同志主办的全国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回来,在这里开办过右江第一期农民运动讲习所。
在从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下解放出来的武篆各族人民,在同自然作斗争中,继承和发扬了革命前辈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革命先烈的英雄气概成为他们战胜一切困难的精神力量。
我们访问了江平大队党支部书记黄绍木,他带领社员为改变革命老根据地的面貌而进行了顽强的斗争。
贫农黄绍木,是大革命时代老赤卫队员、村苏维埃主席黄和金的儿子。三十年前,当僮族人民在韦拔群的领导下,撒下第一颗革命火种的时候,他还是个不懂事的娃娃。解放后,他在党的教育下迅速成长,在合作化运动中参加了中国共产党,以后连续被群众选为社干部,带领社员重建家园,发展生产。
横贯这里的拉甲河,是上游五条支流的汇合点。每到夏季,山洪暴涨,河水就吞没两岸的田地。洪患使这里粮食生产水平很低。1957年以前,每年都要国家供应一部分粮食。黄绍木日夜苦思着这个问题。为了寻求出路,1957年冬,他差不多跑遍了每一个峡谷,走访了一个又一个山村,访问过许多老人。他经过这样艰苦的调查研究,终于找到了增产粮食的关键问题。他深深理解到要增产粮食,首先得制服拉甲河。他在党支部的集体领导下依靠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战胜了种种困难,在拉甲河十里长的河道上,修起了九十六座拦河坝,洪水就再也不能横冲直闯了。
新的一代成长起来了,他们秉承着革命先烈的遗志,挑起了建设社会主义的光荣重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