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4阅读
  • 0回复

沿着毛主席走过的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07-01
第8版()
专栏:

  沿着毛主席走过的路
  吕云松
我们生活在井冈山的人,常常怀着崇敬的心情,沿着毛主席在井冈山走过的路,跋涉着,瞻仰着,倾听着。每多走一次,都使我们对伟大的领袖多一倍敬爱,多一倍崇敬。而我们自己,则多一份激励,多一份前进的力量。
毛主席在井冈山最早的住处是洋桥湖。这是个很小的村庄,只有几栋土屋,那门前有棵梨子树的土屋,便是毛主席的故居。这栋房子的老房东谢怀福还健壮,他常向别人讲述毛主席的故事。据说,1927年毛主席刚来的时候,就在堂屋里搭个铺睡,后来才搬到群众腾出的房间里去。过不多久,便是数九寒天。毛主席在这间透风的小屋里,只穿两层单衣,披一床绒毯,面对一盏一根灯芯的茶油灯,筹划革命大事,常常通宵达旦。
从洋桥湖,经步云山,不过三、四里路,就是茅坪。湘赣边界两次党代表大会都在这里召开,决定了许多中国革命的重大问题。毛主席也曾住在这儿的八角楼里。八角楼,是一栋普通的简陋的小砖房,登上只能容一人的小板梯,就是毛主席住的房间。靠南有个多格的方形窗户,房顶还有个八角形天窗。一张板床,一个条几,一张长方桌,一把木靠椅,这便是全部陈设。然而,毛主席就在这间简陋的小屋里,这张破旧木床上,预言过当时那黑暗中国的光明前景,写过《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这样光辉伟大的著作。
伟大的预言早已实现。现在我们走出八角楼,登上山巅一看,红日高照,红光遍地。啊,这不是八角楼里射出的红光么?
从茅坪向上攀登,便是到井冈山的中心茨坪、大小五井的路。这是毛主席常走的路,这四五十里崎岖险阻的羊肠小道,你得当它一百里来走。就是横在中间的上七(里)下八(里)、五里横排的黄洋界,就够你淌着大汗爬半天的了。当然,现在你完全可以坐着汽车舒舒服服地上去,很难体会到步行的艰难。不过,当你到了山顶,走到公路边沿向下一看,你会吓一大跳,“险啊!悬岩峭壁不见路!”有的,那根断断续续的纤细的白线,不就是路么?黄洋界,连白云都爬不上来!这倒是真的,要上山来,得穿过几层云雾。
就在那艰苦的岁月里,为了储备粮食,粉碎敌人的围攻,和接济山上红军医院伤员的口粮,毛主席常常和战士群众一道,从茅坪、大垅运粮上山,来往黄洋界上。
井冈山人民,没有离开毛主席走的路。前年冬天,他们在党的领导下,便动手在黄洋界修一条公路。仅仅黄洋界这一段工程,就有一百多万石方。从黄洋界下到顶上,盘盘旋旋来回十余叠。填一个深谷,好像筑一条巨大的堤坝,穿过一座山头,犹如开一条长河。炸石开山,难找落足之处;移峰填谷,仅凭一把铁锄。然而,井冈山人岂是什么艰难可以难住的么?昔日在黄洋界上沐血苦战,誓死守卫井冈山的老红军战士和赤卫队员,今日又重上战场,高举红旗,成了开路先锋;那些井冈山的青年一代,紧跟着他们的父兄,面对高山大岭,汗洗北风,奋力挥锄。现在,我们站在黄洋界上,看着一队队的解放牌卡车,载着井冈山的粮食、木材、茅竹,去支援祖国建设,想着当年黄洋界的战斗,当年毛主席背粮的情景,我们仿佛看见了毛主席足蹬草鞋,肩背米袋的伟大形象。他走着那崎岖艰险的山路,披荆斩棘,艰苦卓绝,踏平了多少高山,填平了几多深谷……于是,这条路宽起来了。在他的后面,跟着千千万万的红军,赤卫队员、解放军,井冈山人,革命的人民,走着、走着,走出了一条宽阔的大道……
我们继续沿着这条宽阔的公路,便可经上井、中井到大井。“行洲府,茨坪县,大小五井金銮殿。”这革命的金銮殿,是五个小村子,毛主席在大井的故居在1929年被国民党烧毁,只剩下屋后两株大树和一堵残墙,现在,已经按照原样重建起来。
出了“金銮殿”,走十二里,便是茨坪县。茨坪,这是当年井冈山的政治中心。湘赣边界特委,边界工农兵政府,遂川县委,新遂边区特委等机关都驻在这里,毛主席也曾在东山脚下那间小屋里住过。让我们进去看看:木床、木椅、木桌,一盏马灯,一个碗橱作书架。一位老将军告诉我们,1928年11月间,就在这间简朴的小屋里,毛主席对着一盏昏红的马灯,写了《井冈山的斗争》这篇红光闪闪的伟大著作。
英雄的茨坪,曾遭受白匪七、八次的烧杀,一片焦土,遍地血迹。解放后才逐渐恢复,直到1957年底,这儿才有二十来栋新筑的土房,人口不上二百。这时候,党派了大批下放干部和转业军官上山,和当地人民一道建设井冈山。那时,大雪已经封山,陡峭的冰山雪岭,使人无处落脚。但是,这没有阻挡住年青的建设者们。为了扛运建筑材料,他们用杂木杈棍把坚冰敲出了一个个的洞,然后踏着这些洞洞上山。山里积雪齐膝深,稍不小心,就一滑数丈远。就在这样冰天雪地之中,他们扛着几百斤重的大木头,一步一步地走出深山。每晚收工回来,总是浑身上下,里里外外湿个透,于是便围着一盆火,烤烤湿衣服,吃一顿红米饭,咽一碗炒南瓜,讲讲革命故事,谈谈井冈山建设远景。东方刚露出一丝曙光,他们又穿起那半湿半干的衣服,背着柴刀,唱着歌儿,向雪山攀去。
现在,我们看看这美丽的茨坪吧。那石墙红瓦的高楼,像是遍地杜鹃,沿着山脚开放。各种新建筑环山而立,各种式样的汽车穿梭般地来往。它们或者是来自井冈山上的工厂,畜牧场和林场,或者是来自省城,来自北京,或者来自亚洲、非洲、欧洲,来自那些斗争火热的地方。留着毛主席伟大足印的茨坪啊!你比过去更雄伟,更美丽,更繁荣了。
红光一闪,茨坪电灯亮了。一点点,一片片,光芒万丈。这是灯光么?这是一把把光明的火炬,这是一面面鲜艳的红旗。于是我们看见了一条路,一条毛主席走过的路,一条由火炬与红旗组成的路。这条路从井冈山开始,伸向很远的地方……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