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3阅读
  • 0回复

克勤克俭的人们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07-02
第2版()
专栏:

  克勤克俭的人们
  四川日报记者 向守培
  本报记者 孙跃冬
  粮食年年增,
  费用年年少,
  窍门在哪?
  勤俭生产。
这是四川南江县花桥公社社员总结最近几年生产得出的一条重要经验。
学习木工
第一大队在1959年和1960年遭受各种自然灾害侵袭,粮食产量仍然年年增加,生产费用年年减少。最近,我们访问了这个大队,听到和看到了社员们克勤克俭的许多动人事例,这里记的,是其中的一个片断。
社员何家修接受队里分派做犁头的任务后,心里踌躇起来。他想:“做吗,自己制犁的手艺实在不高;不做,眼看水稻就要栽插,大队缺几十把犁头,怎么办呢?”
何家修本来只不过会点修盖房子的技术,做犁头真有些为难啊!但是,队里今年耕田任务重,需要新添四十把犁头。原来准备请公社木工厂的师傅来做,每把犁头不仅需工钱一元五角,而且木工师傅忙得很。水稻栽插的季节已经逼近了,队里又再没人会做木工活。怎么办?大队干部经过反复研究,最后决定把这项任务交给了何家修。
何家修借来一部旧犁仔细观察,但是翻来复去不知从何下手。这时支部书记周明荣走来,热情地鼓励他说:“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困难总是可以克服的。过去老是找别人做犁头也不是个长办法,你就放心大胆的试试吧!”
这些话给何家修添了勇气和力量。他经过一天多时间的努力,终于做成了第一把犁头。接着,何家修请来了干部、老农、犁田手来鉴定。大家称赞他刻苦学习的精神,并具体提出了不少改进的意见。在大家的鼓励和帮助下,何家修终于把犁头试制成功。
节约补秧用工
荆江大队第四生产队第二作业组在今年栽插水稻中,不断出现了浮秧。大家算了一下,每补三亩田的秧就需要一个工,劳力的浪费很大。
怎样提高栽秧质量,节省栽秧劳力呢?作业组长罗天奇找社员们商量,大家说法不一。有的怨田耙得不细;有的说是栽插技术不好。罗天奇想,要说栽插技术不好,为什么栽秧能手刘贤锡栽的秧也有浮秧呢?看来,田耙得不细,恐怕有些道理。罗天奇深入调查研究,更证明了出现浮秧的原因,主要是今年上季小春干旱,收割迟,边犁、边栽,田里土块硬,耙不细,以致秧子栽不稳。
罗天奇又亲自牵牛进行了试验。他把田耙得又平又细,耙完一块,检查一块,接着就栽一块,秧苗果然栽得稳稳的。社员们边栽边议论。有的说:土这么绒,栽起来不费劲;有的说:让它浮也浮不起。栽秧工效因此大大提高。老年农民看了也笑着说:俗话说,精耕细耙,旱涝不怕;今年水少,这也是防旱的好办法啊!
全队迅速推广了这一经验,不仅节约了补秧工一百个,而且提前半月完成了全队水稻栽插任务。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