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阅读
  • 0回复

瘦土和“肥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07-06
第2版()
专栏:

  瘦土和“肥果”
在广东省西部的高州县,有一个大量种植木薯的泗水公社。
这个公社地处贫瘠干旱、草木不长的丘陵地带,耕地少,人口多,平均每人只有五分稻田,长期以来,是个严重缺粮的地方。解放以后粮食生产虽然逐年有所发展,可是直到1957年,还要国家供应大量粮食和发放救济款。但是从1960年起,这种穷困的面貌根本改变了。为什么呢?重要的原因之一,是近年来大量种植了木薯。
1957年,这个公社发生了一件令人惊异的大事:这一年,当别的生产队仍然伸手要国家供应粮食和发放救济款的时候,坑尾生产队却突然宣布不要统销粮食和救济款了。这事引起了公社党委的重视,马上派干部去调查研究。原来,坑尾生产队利用周围贫瘠的荒地栽种了许多木薯,并且得到相当好的收获,这就弥补了水稻生产的不足,解决了全队社员的口粮问题。
坑尾生产队栽种木薯的经验,使泗水公社的社员们在当地的具体条件下,找到了解决粮食问题的一条有效的途径。从1958年起,大种木薯,而且是连年扩种。1960年,全社木薯的种植面积比1957年增加九倍;平均亩产量也由1957年的四百七十六斤,递增到1960年的一千六百多斤。过去那些光秃而荒凉的山坡、丘陵,现在大都变成了木薯山、木薯林。人们走近泗水公社,从山坡到田野,从村边到路旁,到处都可以看见尾红、叶绿、茎壮,长得像幼林一般的木薯。
大量种植木薯仅仅两、三年,泗水公社便由历史性的缺粮社转变为余粮社了。去年全社木薯的收获量占粮食总产量的12.4%(折稻谷)。由于出售木薯换回了部分稻谷,社员们除了有足够的口粮,还提供了一部分商品粮食,其中有木薯淀粉三十二万多斤,木薯干片二十六万多斤。
木薯多,饲料也多,畜牧业生产就兴旺起来了。且不说社员们户户饲养家禽,单说养猪,全社饲养的猪便由1959年的一万五千多头发展到1960年的一万九千多头。
本报记者 黎作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