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阅读
  • 0回复

有关工业生产的几个问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07-07
第7版()
专栏:

  有关工业生产的几个问题
  苏星
我这篇文章,准备从国民经济的角度,谈谈有关工业生产的几个问题。这些问题是:工业生产和农业生产的关系;工业生产和基本建设的关系;现有企业和新建企业的关系。
工业生产和农业生产
工业和农业是社会生产的两个基本部门。就这两个部门的关系来看,工业生产的发展,是农业现代化和农业生产高速度发展的前提;反过来,农业生产的发展,又是工业生产发展的基础。
从历史上看,我国的农业生产一直是使用手工工具,以人力和畜力作为动力,农民耗费了大量的劳动,劳动生产率却提高得很慢。这种状况今天正在改变,但还没有根本的改变。改变这种状况的出路,归根到底,要靠两个革命:一个是社会制度方面的由私有制到公有制的革命;一个是技术方面的由手工业生产到大规模现代化机器生产的革命。经过第一个革命,已经在农村建立了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的农业。现在的任务是,必须利用新的生产关系为生产力发展开辟广阔场所,逐步实现第二个革命,即技术方面的革命。具体说来,就是用大机器装备农业,实现农业的现代化。
怎样才能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呢?关键在于工业生产的发展,在于工业部门供应农业更多、更好的拖拉机、排灌机械、化学肥料、汽车、电力设备、农产品加工机械等等。没有工业的支援,仅仅靠农业本身是不可能使农业生产摆脱技术落后的状况的。世界上还没有一个国家,它的工业很落后,而农业却是先进的。因此,发展国民经济,必须以工业为主导。
但是,工业生产的发展,又要以农业生产的发展为基础。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一般原理告诉我们,农业的劳动生产率,农业所能提供的剩余劳动的多少,任何时候,都是整个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特别是工业生产发展的基础。这个原理,对于社会主义社会完全适用。特别是我国是一个大农业国,这个问题就更加突出。
大家看到,发展社会主义工业,首先,要增加从事工业的劳动力,同时要相应地增加从事交通运输和商业等方面的劳动力。这些劳动力从哪里来呢?主要来自农业。农业人口转向工业,在经济生活当中是一个重要的变化。第一,他们原来是生产农产品的,现在不生产农产品了;第二,他们变成了商品粮食和其他农产品的消费者。这样,农业部门的劳动力转向工业部门就遇到了一个限界,即工业部门究竟能够增加多少脱离农业生产的人,首先要看“农业者在他们自身的消费额以上,能够生产多少农产物”(马克思)。
其次,在我国的工业总产值中,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工业产值大约占30%到40%,在轻工业总产值中占80%以上。工业生产发展的限界,还要看农业生产能够提供多少工业原料。
再次,我国的财政收入中,直接间接和农产品有关的大约占一半左右。农业生产发展的快慢,直接影响财政收入的多少和资金积累的大小。工业生产发展的限界,还要看农业能够为国家提供多少资金。
最后,五亿农民是世界上无比广阔的国内市场。现在我国的轻工业产品大约有三分之二供应农村,重工业产品供应农村的数量也增长得非常快。工业生产发展的限界,还要看农民个人和人民公社有多大的购买力。
由此可见,工业生产是不能孤立地发展的,工业生产的规模和速度,归根到底,决定于农业生产能为它提供多少劳动力、粮食、原料、资金,提供多大的市场。因此,我们强调农业是基础,并不是不重视工业生产,只重视农业生产,而正是为了把工业生产的发展放在一个切实可靠的基础上。我国长期以来,是个工业极端落后的国家,由于工业落后,受尽了帝国主义的欺侮。迅速实现工业化,这是全国人民多少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大家总是希望工业发展得快一些。但是,要发展工业,有两种方法:一种是脱离农业生产的基础,孤立地发展工业,这样,工业迟早会在劳动力、粮食、原料、资金、市场方面遇到困难,结果是欲速则不达;一种是认真执行毛泽东同志所提出的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使优先发展重工业和迅速发展农业互相结合的方针。农业发展了,工业也会很快地发展起来。毛泽东同志说过:“在第二个五年计划和第三个五年计划期间,如果我们的农业能够有更大的发展,使轻工业相应地有更多的发展,这对于整个国民经济会有好处。农业和轻工业发展了,重工业有了市场,有了资金,它就会更快地发展。这样,看起来工业化的速度似乎慢一些,但是实际上不会慢,或者反而可能快一些。”我们只能采取这样一种方法。
工业生产和基本建设
工业生产和基本建设的关系,基本上可以作为工业部门内部的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关系来看待。在这两者的关系当中,生产是基本建设的出发点,基本建设会反过来促进生产的发展,它们是互相依存、互相促进的。
从长远来看,生产的增加,必须依靠基本建设,依靠固定资产的增加。例如,我国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投入生产的新建和改建的工业企业的总产值,占五年增加的产值的60%左右。1958年和1959年几种主要产品增加的产量中,由新增设备增加的比重,钢占70%左右,生铁占80%左右,电占50%左右,原煤占10%左右。大规模的基本建设,为我国奠定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和1958年以来的国民经济持续跃进提供了物质条件。
但是,基本建设的规模和速度,任何时候都不能离开现有企业的生产基础。因为进行基本建设和扩大再生产,从价值形态来看,必须有积累,从使用价值来看,必须有追加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这两项都具备了,还必须有追加的劳动力。积累和与积累相适应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从哪里来呢?它的唯一源泉是剩余产品。剩余产品,就是指总产品中在补偿现有企业的生产资料的消耗和劳动者个人消费以后余下来的部分。进行扩大再生产,只能依靠这一部分产品。劳动力也是一样,只能使用在原有生产规模以外社会新增加的或者由于劳动生产率提高而多余出来的部分,绝不能占用维持原有生产规模所必需的劳动力。这是一个普遍规律。从这样一个客观规律出发,当社会主义生产经过一个周期(例如一年),重新分配资金、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时候,原则上就应当先保证生产,在切实保证生产发展的前提下,安排基本建设的规模和速度。
先保证生产的发展,并不是不重视或者忽视基本建设,相反的,正是为了把基本建设放在切实可靠的基础上。道理很清楚,基本建设的目的,是为了扩大生产,要扩大生产,自然先要保证生产的现有规模。否则,即使进行了基本建设,但是由于基本建设占用了维持现有生产规模所必需的资金、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影响了生产,也就不可能达到扩大再生产的目的。这好比一个新工厂开工生产了,同时,却有一个旧工厂由于缺少资金、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停了产,这样,整个社会的生产并没有扩大。何况生产并不仅仅是简单再生产。前面,我们把生产看做简单再生产,把基本建设看做扩大再生产,是仅就其基本的内在联系来说的。实际上,生产并不只是简单再生产,而且包括扩大再生产。基本建设增加,固然可以使生产扩大;基本建设不增加,而现有企业工人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仍然可以使生产扩大。只要生产扩大了,剩余产品就可以增加,基本建设也就有了进一步发展的条件。
在生产和基本建设的关系上,除了资金、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分配,应当贯彻先生产、后基本建设的原则以外,在进行基本建设的过程中,也应当从有利于生产发展出发,集中使用人力、物力、财力,使它能在比较短的时间内,收到扩大再生产的实效。
现有企业和新建企业
现有企业和新建企业的关系,具体体现着生产和基本建设的关系。正确处理两者的关系,是正确处理生产和基本建设关系的一个重要关键。
一般说来,一个国家要发展生产力,使生产不断扩大,必须逐步建立新的工业部门和新的工业基地,建立大批新的企业。特殊的说来,我国过去是一个经济极端落后的国家,许多重要的工业部门十分薄弱或者根本没有,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花费比较大的力量建立新的部门和企业尤其是必要的。在这方面我们已经取得了伟大的成就。经过十多年的建设,特别是三年大跃进,我国不仅大大加强了原有的工业部门,而且开始建设了过去没有过的许多新的工业部门,如冶金设备制造业、发电设备制造业、飞机制造业、汽车制造业、拖拉机制造业、新式机床制造业,以及高级合金钢冶炼业和重要有色金属冶炼业等等,这些部门和企业的建立,对于整个社会的扩大再生产起了重大的作用。为了保证生产不断扩大,今后每年仍然需要根据条件进行适当规模的建设。另一方面,我们也应当看到,在一定时期,特别是在一个年度,生产的增加主要地并不是依靠新建企业,而是依靠现有企业。因此,我们在有重点地建设新企业、新基地的同时,必须充分利用、发挥和提高现有企业的生产能力,使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发挥最大的经济效果。
现有企业有没有潜力可挖?大有可挖。
第一、有些企业(特别是轻工业),由于原料、材料、燃料供应的限制,现有设备还没有充分利用,开工率还可以提高。
第二、有些新建企业内部的生产能力还不完全平衡。这种不平衡,对于新的企业来说,是难于完全避免的。我们只要花费一定的力量,使它们的设备成龙配套,充实维修能力和增加备品备件,企业的生产能力就可以得到充分发挥。
第三、有些企业生产、技术、财务管理工作的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先进和落后的矛盾永远都会有的,一些技术经济指标落后的企业,只要把管理工作的水平提高,就可以进一步挖掘生产潜力,使自己成为先进的企业。
第四、所有的企业都可以大大提高产品质量。产品的数量和质量是辩证的统一。有了数量,才能求质量,质量提高了,产品更加耐用,实际上也等于增加了数量。一切产品的生产都可以精益求精,这方面的潜力,是无穷无尽的。
正确处理现有企业和新建企业之间的关系,充分利用、发挥和提高现有企业的生产能力,是一个长远的方针。一般说来,任何一个企业从建成到按照设计的生产能力进行生产,都需要经过一定的过程,都需要时间,它们在经济生活过程中,总要经过建设阶段和充分发挥企业生产潜力的阶段。同时,就投资效果来看,改建原有企业也比建设新企业节省得多。何况我国还没有最后摆脱“一穷二白”的状况,工业的发展水平还不高,必须更加重视现有的企业,重视既得的生产力,绝不能怀有丝毫“喜新厌旧”的心理。
为了使现有企业充实、巩固、提高,充分发挥它们的力量,从国民经济的角度来看,除了加强农业生产战线,使工业部门的比例关系更加平衡以外,还必须正确处理工业部门内部采掘工业和加工工业之间、机械工业部门内部主机和配套、制造和维修之间的关系。当这些部门之间在资金、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分配上发生矛盾的时候,原则上应当先采掘,后加工;先配套,后主机;先维修,后制造。这样做,就可以逐步改善某些企业原料、材料和燃料的供应状况,使新建企业的设备填平补齐,充实前后左右,克服薄弱环节,达到生产能力的进一步平衡,从而保证工业生产多快好省地向前发展。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