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41阅读
  • 0回复

窦娥冤——丑的插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07-07
第8版()
专栏:艺术短简

  窦娥冤——丑的插入
  李健吾
让我就鬼再说两句。鬼在女主人公屈死后出现,不仅可以浪漫主义地进行到一种比较令观众满意的结束,而且点明悲剧对自己提出来的问题不能在当时解决。剧作者虚拟的惩罚不是事实上的解决,而是感情上的解决。这是悲剧和悲喜剧(团圆戏)的不同所在,也是和后起的正剧的不同所在。
《窦娥冤》的悲剧性既然单纯有力,为什么第三出的开端又要借重丑的打诨呢?岂不破坏悲剧气氛?
你问的是。
悲剧性和主人公的性格有密切关系。你提起的悲剧气氛,和结构(环境与形势,包括在内)有密切关系。
这段插入紧来在张驴儿“拖”窦娥上公堂之后、审问之前。正当观众的好奇心需要进一步满足的时候,剧作者荡开一笔,暂且先把它悬置起来。这是再度提高情绪之前应有的松弛手段。它兼有两种任务:反映统治机构的本质;为抱幻想的窦娥准备破灭与毁灭。一个石子已经打了三只鸟儿,顺手又捡来第四只:让观众在鄙笑中建立不妙的预感和批判的态度。
这段打诨有它的适宜性,又必须适可而止。它只能在刑讯之前插入。此外任何地方插入打诨,都不相宜。那就会破坏悲剧气氛,像你所问起的。剧作者只要空气动荡一下。他希望避免凝滞。而且即使动荡,动荡本身也起推进作用。亚里斯多德推崇备至的悲剧范例《俄狄浦斯王》,同样出现这种性质近似的插入。就《窦娥冤》来说,它只能来在刑讯(更大的恶运)之前,决不许来在刑讯之后。
关汉卿确定它的使用与时间,说明他对悲剧造境的天才匠心。
  (附图片)
  窦娥(鬼魂)托梦诉冤
(明刻本“元曲选”插图)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