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8阅读
  • 0回复

《长征》交响乐及其他——“上海之春”听乐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07-08
第8版()
专栏:

  《长征》交响乐及其他
  ——“上海之春”听乐记
  杨琦
今年“上海之春”音乐会,以新的面貌出现于人们的面前,它标志着近年来上海音乐创作和表演艺术的新探求和新成就,它展示出一幅各种题材、体裁和风格的百花盛开的繁荣景象。
几部反映革命历史题材的大型作品,就是这届“上海之春”的重要收获。上海的作曲家用大型体裁来反映可歌可泣的中国革命人民英雄斗争的伟大业迹,歌颂无产阶级的伟大的党和领袖,以及红军,是值得欢迎的。在交响乐创作领域里,这几年的成绩也是可观的。上海作曲家创作的三部交响音乐作品:《长征》交响乐、《八一》交响诗、《人民英雄纪念碑》交响诗,有着不同的构思,不同的艺术表现和不同的风格。
《长征》是英雄性和史诗性的长篇巨著,《八一》是颂歌性和戏剧性的中篇作品,而《人民英雄纪念碑》则是抒情性强烈的标题音乐。从题材、主题思想和艺术处理上来说,《长征》和《八一》有近似的地方,它们都是通过具体情节的描绘来表达人民革命军队的伟大气概,而《人民英雄纪念碑》却是通过直接抒发作曲家的内心体验来突现作品的思想内容。从音乐形象的塑造来说,《长征》和《人民英雄纪念碑》都有较鲜明而完整的音乐形象,而《八一》却只有丰富的形象,缺乏深刻概括主题思想的音乐形象。《长征》和《八一》似乎都需要借助于较细致的情节的文字说明来理解它,而《人民英雄纪念碑》却不需要过分详尽的文字说明来帮助人们感受它的内容。从艺术感染力来说,《八一》交响诗外在的效果性的东西多于内在含蕴的感情。因此,就没有《长征》和《人民英雄纪念碑》来得深刻感人。
《长征》交响乐的作者从长征这一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革命史实中,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五个段落来概括它的全部面貌,通过富于情节性的场景来表现红军的英雄气概,第一乐章《踏上征途》,第二乐章《红军,各族人民的亲人》,第三乐章《飞夺泸定桥》,第四乐章《翻雪山,过草地》,第五乐章《胜利会师》,宛如五幅有连续性的巨型油画。第四、五乐章还未完成,这次“上海之春”只演出了头三章。头三个乐章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出作品的主题思想,给予听众形象的感染。作曲家在这个作品中进行了不少新的探索,他打破了交响乐套曲的格式,充分运用交响乐的各种表现可能性,在刻划情节和场面方面都有相当成功的地方。特别是它的形式结构严谨,手法多样,表现了作曲家很高的技术修养。这部作品之所以容易理解,首先是它采用了我们熟悉的现成的革命歌曲和民间音乐作为素材,进行了使之服从于表现思想内容的艺术加工,而成为交响乐的有机的组成部分。在第一乐章,作曲家采用《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作为基本主题,用以代表红军的形象。这是一支典型的革命歌曲,采用它来象征红军的形象,是最近一些交响乐常用的方法。但是,《长征》交响乐通过对完整的旋律加以反复五次的变奏,使人真实地感觉到红军的精神面貌的典型的特点。在最近一些交响乐都引用这个歌曲的音调或整个旋律作为塑造红军的音乐形象的情况下,《长征》的手法是比较高超的。第一乐章的副部第一主题是云南、贵州一带的山歌,用来表现受到反动统治迫害压榨的人民向红军诉苦,第二主题是福建老根据地革命民歌《风吹竹叶》,用来表现人民对红军的爱戴和深厚感情。第二乐章是一个回旋曲体裁的舞蹈性的乐章,其中采取了大量的民间音乐素材,有瑶族、苗族、藏族及汉族的音乐,这些材料和进行曲主题结合起来,描绘出一幅军民联欢、载歌载舞的欢乐场面。第三乐章是谐谑性的,作曲家用传统的复调手法来描写红军神速进军,机智、勇敢,巧妙战胜敌人,胜利通过泸定桥的图画。
听众比较喜欢第一、三两个乐章,是不无理由的。的确,这两个乐章富于造型的因素,能使人联想出一幅幅红军活动的生动画面,因此给予听众较深的印象。在这里还要提出一个问题和作者商榷。交响乐是以冲突矛盾的戏剧性结构为基础的一种体裁。按照《长征》和《八一》的情节说明来看,是非常富于戏剧性的。应该在矛盾冲突的过程中来展示红军和起义的伟大的精神品质和英雄性格的。但是,我们在这两部交响乐作品中,没有感觉到反面力量的存在,即没有反面音乐形象的表现。《八一》交响诗企图从正面来刻划起义军的英雄形象,因此,尽可能地用紧张强烈的音响效果,结果,并未能达到作曲家所希望表现的思想深度。描写战斗,而不出现攻击对象的另一方面的力量是很难深刻的。如果作者所采取的是另外一种体裁,自当别论,可是作者所采取的正是最善于表现矛盾冲突的戏剧性的交响乐体裁,那就不能不使人提出这样的要求。
另外一个问题,就是涉及音乐艺术的根本特点的问题。音乐被称成“感情的语言”,或者说音乐的基本特质是抒情性。因此,一部优秀的音乐作品没有激动人心的感情力量,是不能设想的。我们不能排斥在音乐中对于人物事件的客观描写,但不能没有作者情感的深刻体现。如果忽视了音乐艺术的这个基本特点,就不可能给听众以深湛的感受,引起听众内心的共鸣。单靠用音响效果来描绘故事情节就难以找到通向听众内心世界的道路了。
在这个意义上来说,《人民英雄纪念碑》是有其特色的。作曲家主要不是依靠情节故事的描写,而是依靠直接抒发作曲家对于客观世界的深刻的内心体验来完成思想内容的体现的。作者的构思是:人们站在人民英雄纪念碑前面,联想起革命英雄的牺牲,战友悲痛的心情,从而产生了对于英雄的深刻的爱和对于今天幸福生活的歌颂。这里的“人们”的情绪是通过作者自己的亲身体验来表现的,亦即从“个人”表现了“集体”。正由于对于革命烈士的英勇牺牲的深沉的缅怀,从而产生对革命胜利果实的热爱,和对于更美好的未来理想的坚定信念。当然,并不是说这部作品完美无缺了。整个说来,它比较沉郁,缺乏明朗的情绪来作对比。在通俗性和民族风格方面,不如《长征》和《八一》。对于一部表现我国现实生活的交响乐应该要求通俗性、民族性和深刻性统一起来,今天一些交响乐作品还没有完全解决这个问题。
关于这三部交响乐作品,我并不是在这里作全面的评价,而只是谈些个人的听后感,其中接触到的一些问题,还有待于展开深入讨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