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7阅读
  • 0回复

阿拉坦布拉格之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07-09
第5版()
专栏:

  阿拉坦布拉格之忆
  蒙族 玛拉沁夫
1957年春天,我们访问了蒙古人民共和国。在我们从乌兰巴托出发到外地去访问的那天,蒙古作家协会第一书记僧格同志大清早就穿着一身朴素的猎装赶来说他将亲自陪同我们参观。八时许,我们由乌兰巴托出发,汽车一直在平坦的柏油路上向北行驶。春天已经来到了草原。远处向阳的山坡已经露出微薄的绿意,那夹杂着青草湿味和野花香味的草原的风,一阵阵地吹进车窗,我情不自禁地合起两眼,接受它的亲吻。
这里,土地辽阔,人烟稀少,时而看见高山大岭,巍峨而险峻,树木葱茏,遮天盖日。……
当天晚上,我们住在“吉尔格朗图”国营农场。主人热情地接待了我们。第二天天刚发亮,我们就又踏上了旅程。
越往北走,景致越美了。我们的旅伴——司机同志,又是个好向导,他不但知道途中哪条河里有什么鱼,哪一带山里有什么野物,以及在革命初期在这里发生过哪些壮烈事迹,而且还能告诉你某村某人的性格特征。
我们被他那不停的生动的讲述所吸引,一路上丝毫没有感到疲倦。下午五时许,他将车开离正道,直奔一个小城镇驰去,没等我们问他去处,他抢先告诉说:
“我把你们带到保准叫你们高兴的地方去。”接着他慢条斯理地讲起了有关前面那座小城的故事……
  这座小城叫阿拉坦布拉格(蒙语:金泉之城)。城镇虽小,名声却大,它在蒙古人民革命史上,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
在1921年以前,蒙古人民摆脱中国清朝的长期统治之后,又经历了使他们极端失望的“八年”自治阶段,历史事实教会了蒙古人民爱与憎。那时,蒙古人民的两个优秀的儿子——苏赫巴托尔和乔巴山,在库伦(即现在的乌兰巴托)成立了两个地下革命组织,在异常艰难和危险的情况下,动员和组织着革命力量。1921年3月1日,他们在苏联境内的上锡泊,召开了蒙古人民革命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建立了人民革命临时政府,改编游击队为人民革命军,并任命苏赫巴托尔为总司令,乔巴山为政治委员。蒙古人民革命军建立之后,第一次战斗,就赶走盘踞在恰克图城(即现在的阿拉坦布拉格)的中国军阀徐树铮部万余匪徒,一举解放了这座城市。
在恰克图城东北角上,有一口清泉,叫阿拉坦布拉格。有一天,苏赫巴托尔骑着马走过泉边的时候,口发渴,于是他跳下马去,喝了几口泉水。不知为什么,突然他全身的血都沸腾了起来,内心的激动使他难以克制,他注视着那清澈的潺潺流出的泉水,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泉水呵!泉水,永流不息的泉水!”他用马鞭指着脚下的土地,对身旁的同志们说:“革命成功以后,我们要在这里建设起一座城市,命名为:阿拉坦布拉格。这口清泉象征着我们伟大的人民革命:一滴滴水流成河,汇成江,让全国变成革命的海洋!”
苏赫巴托尔将军是那样喜爱这口清泉,他把司令部设在泉边唯一的一座小木房里。每天早晨,他都去喝几口泉水——如同婴儿吮食母乳那样……,用从祖国土地里流出的泉水,健壮自己的心身,坚定革命的意志!
由此,阿拉坦布拉格就成了蒙古革命的摇篮,人民革命事业由这里开始,向全国辽阔的土地发展开来。
当我们听了司机这段生动的介绍之后,都想进入城里,尤其想到那口清泉去看看。但是太阳即将落山,我们今天的目的地——“欢特”疗养所,离这里还有几十公里,所以只好打消进城的念头。
按原订计划,第二天要在疗养所休息,但是我们要求到阿拉坦布拉格去参观。进过早餐,我们就离开风景如画的疗养所,向我们向往的地方驰去……
进了阿拉坦布拉格街里,我们直奔苏赫巴托尔纪念馆而去。从老远就看见了立在北山坡上的苏赫巴托尔纪念塔;塔顶上塑有这位蒙古人民共和国缔造者的胸像。我们在木栅栏外边下了车,怀着恭敬的心情走进了小庭院。首先在塔前脱帽静默了一会儿,之后大家拍了一张合影。庭院里有一座红色的小巧玲珑的木房,那就是当年苏赫巴托尔的司令部的住址,现改为纪念馆。可惜看守人不在,我们不能进去参观,只好先去看清泉。
出纪念馆庭院走不上四、五十步,就到了泉边。大家都争先恐后地跑过去喝几口那清甜的泉水。直到这时,僧格同志才给我们透露了一个秘密:原来他就是在这个城镇长大的。站在这个山坡上,他用手时而指东时而指西,给我们讲起当年人民革命军解放这座城市时的兵力部署和进军路线。末了,他又说:
“说到这儿,我必须向你们补充一点,当时产生过许多优秀的革命诗歌和革命歌曲,其中如《红旗》、《锡泊—恰克图》等诗歌,配上曲子,成了家喻户晓的歌曲。我们可以骄傲地说:蒙古的新文学从它诞生那天开始,就积极的配合和参与了人民革命运动。”
接着他详细地介绍了第一支革命歌曲:《蒙古人民革命军军歌》的创作经过……
传说,有一天夜里,苏赫巴托尔将军出来查哨,看见一座帐篷里还点着灯,于是他向那里走去,当他走进帐篷的时候,看到一群士兵围着一盏昏暗的羊油灯,不知在做什么。他责问士兵们为什么不遵守军纪,还不睡?士兵们羞答答地说,他们在编歌。
“咱们人民革命军已经建立起来了,而且旗开得胜,头一仗就把敌人打得落花流水。但是叫人不得劲的是,打了胜仗连一支可唱的歌儿都没有!这怎么成?所以今天晚上,同志们合计要编出支歌儿来。”
听了这话,总司令高兴得像小孩般大笑起来。接着,他又严肃地喊了一声“全体立正”!士兵们刷地站了起来。
“我,蒙古人民革命军总司令苏赫巴托尔命令你们:今天晚上,必须编出一支蒙古人民革命军军歌。你们要像完成战斗任务那样完成它!”
天才多艺的士兵们,果然在这个晚上,编完歌词,配好曲调,完成了第一支革命歌曲。歌词的第一段是这样的:
鲜明的红旗,
在头上飘荡,
将无数的强盗,
紧紧包围,消灭光!
呵哈嗨,呵哈嗬?,
我们是人民大众的义勇军。
苏赫巴托尔将军听了这支歌曲,很满意,立刻嘉奖了参加创作的每一个士兵。当天,这支歌曲就传遍了全军……
我们回到纪念馆。老看守人都瓦同志,在门口欢迎我们。
纪念馆是普普通通的三间木房,馆内布置得很朴素。四周墙上挂着许多照片和图表,系统地介绍了苏赫巴托尔和他亲密的战友乔巴山的革命活动,以及革命初期游击队的情况。在一个镜框里镶着十几位老游击队员的照片,我们发现其中有纪念馆老看守人都瓦同志,于是我们要求他给讲些亲自经历的革命故事。可是他却说:“你们从这些照片、图表中,会看出我们伟大的革命领袖所走过的道路,而我当时不过是将军(指苏赫巴托尔)的一个忠实士兵,所以没啥好说的。”接着他告诉我们,这座房子曾一度被仇恨革命的封建反动分子所破坏,后来在1930年才又按照原来模样重新修复的。放在馆内中央的那套桌椅,是当年苏赫巴托尔将军使用的。他曾坐在这里草拟过蒙古人民革命临时政府纲领和进攻大库伦城的战斗计划。不幸的是,革命胜利后不久,这位伟大的蒙古人民领袖被阴险毒恶的敌人暗害了!然而,他永远活在蒙古人民的心中!
我们离开阿拉坦布拉格城的时候,都留恋地回头看那座小木房,看那在夕阳光下闪着金光的泉水……
四十年来,蒙古人民继承和发扬了那座小木房的光荣革命传统,在社会主义大道上勇猛向前。四十年来,那口清泉川流不息,它象征着蒙古人民无穷无尽的创造力,他们在蒙古人民革命党的领导下,日新月异地建设着幸福美好的生活!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