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阅读
  • 0回复

铃当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07-09
第7版()
专栏:

  铃当
  张葆莘
一位老中医因为年纪大了,医院的领导决定把他调到研究院去整理他一生的临床经验,要他在中医科选个青年人来接替他的职务。但欢送会已经开过数日,他仍迟迟未能离任。领导再三催促,他才勉强答应,条件是他亲自带领这个青年人再到城外郊区出一次诊,最后一次。这是在初秋的一天,赵凤桐——便是我们要谈的这位老大夫,东方刚露出鱼肚白,他就起来翻箱倒柜,找呀找呀,终于在一口古老的樟木箱里寻出一只拳头大小的铃当。由于年代久远,在金黄色的铜皮上,已经蒙了一层厚厚的绿霜。他用手提着铃环,举到耳边,轻轻摇了几下,它响得还是那么清脆悦耳。这只古老的铜铃,它什么都知道,它什么都经历过,它为赵凤桐唤起了那已经逝去了的往事,唤起了他在那苦难的岁月里的愁思,也唤起了他今天的欢乐。
“叮铃叮铃!”
这铃声刚响,时间就变了——好像他是在他的童年的时候了。
他看见自己牵着一匹系着这铃当的毛驴。驴身上驮着一个“走方郎中”——他的父亲,沿着田边小路,走近了村庄。人们一听见这铃声,就知道这是赵老先生看病来了。几个世纪以来,他家都过着半耕半医的生活:每天清早下田种地,过午洗净手脚才开始郎中生涯。酷热的夏天,这铃当响;严寒的冬天,这铃当也响。老赵先生死了,又有小赵先生。小赵先生变成老赵先生时,又有了新的小赵先生。从十几岁起,赵凤桐就一边代父牵驴,一边随父学医。到他二十岁那年,也是这样一个初秋的早晨,也是整整一夜未睡。他不转眼地默视着即将破晓的天空,好像是等着看那初升的朝阳,他的心跳得多么厉害——从这一天起,他将要单独行医了。忽然发现有个人影正俯在篱笆上。仔细一看,原来是父亲。他老人家也正因为儿子即将接续这祖传的家业而久久不能平静。父亲看到他这样激动,并不惊异,因为在他年轻时也经历过和这同样的时刻……
“叮铃叮铃!”
在他的眼前又浮现了1944年敌伪时期的一个景象。那年疫病流行,鬼子发现谁家有病人,就在房子四周撒上白石灰,然后浇上汽油把病人活活烧死。火苗起处,但闻一片嚎啕。鬼子将城门严密封锁,不许农民进城看病。赵凤桐冒着生命危险,每天骑着毛驴,到城边的桥下,像做贼一样,一边为不能进城的人治病,一边警惕着敌人,听到鬼子的马蹄声就躲起来。一天,当他医好了一个病人,伴同这病人来的老大爷在他耳边悄悄说:“这是咱们的人!”“谁?”“新四军!”他又亲切地看了看病人。病人向他微笑一下,握住他的手,诚恳地说:“你不但医术高,还能想尽办法为病人服务。一个真正的好大夫的才能不仅表现在他的医道的高明上,更表现在他怎样为病人服务。”从第二天起,他再到四乡出诊时,总是故意多走出几十里路。从此,抗日根据地每天也可以听到他骑的那头毛驴的铃当声了。
“叮铃叮铃!”
他又看见一个城里人气喘吁吁地站在自己的面前。这人的父亲患了伤寒病,在城里的教会医院住了二十多天,热度一直不退,这人要求请位中医来院会诊,被医院拒绝了。这人眼看治疗无效,又听说北门外赵庄的赵大夫,治伤寒百医百效,无奈何只好跑来央求赵凤桐。听说病人住在洋人办的医院(那是帝国主义假借宗教的名义开办的医院)里,他心里觉得很不是味儿。他正在犹豫,眼前忽然出现一个用困惑的目光在渴望着自己的病人。为了救死扶伤,他压下了心头的不平,随手挟起“褡裢”,刚准备要走,忽又怔住:洋人办的医院怎能让中医给住院的病人诊治呢?但,这时他耳边又响起了那年那个新四军病人的话“只有想尽办法为病人服务的大夫,才是真正的好大夫!”结果,他就骑着毛驴进了城,先把驴寄拴在茶馆,便冒充病人家属,以探视为名,混进了病房。那位真的病人家属守在门口望风。医院的人不在时,他就细心地号脉;医院的人走进病房时,他便热心问寒问暖。最后,处方还是出来在小茶馆里开的。汤药也是他出的主意,放在热水瓶里,偷偷带进医院去的。事后,当他听说病人服他的药终于痊愈时,他还骑着毛驴特意到那间病房外边转了两圈。
“叮铃叮铃!”
解放后这所医院变成人民的了。说来也巧,他恰恰担任了这里的中医科主任医师。在这里,他再不用偷偷摸摸像做贼一样地来给人看病了。就是西医同志也都尊重他,遇有疑难症,常来向他请教。现在,当党要调他去整理一生的临床经验时,他还有一件最大的心事:他想不应当只是把自己一生在医术上的经验留给青年人,还应当把热心为病人服务的精神留给他的继任者。但他又不愿意只是用嘴说一遍,在平常他已不知讲了多少遍了。这就是他要求最后和这个青年人一道出一次诊,而且还指定是城外的郊区的原因。拖了几天,一直没有这个机会,只好寻出这个铃当做为纪念品来赠给青年人了。
当他来到医院,恰好城外东南二十里的霍家桥,有一个农民来请医生。他的妻子患了严重的子痫症。神志不清已二十多天,最后有七天滴水不进。时运不巧,这几天正赶上发大水。他们走到途中,前面的路就被淹没了,又没有舟楫可通。
正当赵凤桐和那位青年医师束手无策时,病人已开始频频抽搐。村里的人们焦急地等待着:一会儿跑进屋里看看奄奄待毙的病人;一会儿跑到村口看看茫茫的大水。水,眼看进了村。大家都认为:“这样大的水,医生不会来了!”有人主张快给病人预备后事。不要说医生,就是去请医生的丈夫,恐怕也难赶回来和妻子见上一面了。妇女们悄悄地在为病人的命运不济而流着泪。
忽然,人们在一片汪洋中发现了两个很小很小的黑点。黑点越来越大——
是船么?不像。
眼尖的孩子们首先喊了起来:“有人来了!”
耳尖的孩子们也喊了起来:“还有铃当响呢!”
大家好奇地张望着,猜测着:这两个人是乘什么来的?
黑点来到近处,大家才看出:原来是两个人坐在两个澡盆里划来了。
人们惊喜若狂地说:“这是‘神仙下凡’了!”
当赵凤桐走下“船”时,把手中的铃当交给了青年医生。那青年医生接这铃当,还在想着这老人方才在那个村子到处借澡盆的情形……
“叮铃叮铃!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