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阅读
  • 0回复

活生生的阶级斗争的教育——看银幕上的《暴风骤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07-12
第7版()
专栏:

活生生的阶级斗争的教育
——看银幕上的《暴风骤雨》 王云缦
改编小说《暴风骤雨》,并不是一件易事。周立波同志的这一长篇作品,粗犷有力,气势宏伟,读来有如站在黄河急流岸边,心情时刻为之震荡,兴奋;而且,小说写出了众多的具有特色的人物,显示出在土地改革这场惊天动地的伟大斗争中,我国农村各阶级、各阶层的人们的心理面貌,给人以活生生的阶级斗争的教育。现在,《暴风骤雨》在银幕上和我们见面了。这部影片获得了可喜的成就。
影片较好地解决了改编上的一个难题:既要展现轰轰烈烈的群众运动的“气势”,又要从复杂、尖锐的阶级斗争中刻划人物的性格。顾此失彼,不仅有损于原著的风格,同时,将不能反映这场斗争的深度与广度。影片以斗争恶霸地主韩老六为主线,一步步深入地将所有的人物,情节,都引向这一焦点,集中鲜明,复杂曲折,给人以一泻千里、紧扣人心之感,又有迂回曲折、千变万化之趣。我以为,这正是影片《暴风骤雨》在艺术构思上的主要特色。
其中,赵玉林、白大嫂、老孙头……这一系列人物,都是塑造得较为出色的。他们都是苦大仇大、深受地主阶级剥削压迫的贫雇农,就其阶级利益、阶级地位来说,是一致的。但是,他们的生活经历,思想觉悟,以至性格脾气,又有很大的不同。人物形象的这些差别,鲜明的个性,正是动人地表现出了群众运动真实、深刻的面貌。
以赵玉林来说,他是一个觉悟最早、斗争性最坚决的贫农积极分子。但是,影片并没有简单地处理这一人物,而是从尖锐、复杂的斗争中,通过鲜明的动作刻划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的成长过程。影片一开始,从土改工作队萧队长和老孙头的谈话中,就介绍了、渲染了这一尚未出场的人物——全村最穷、骨头也最硬的庄稼汉;由于穷得只能让自己媳妇在黑夜光腚下地,得了个外号叫“赵光腚”。这还是影片的“虚写”。接着,他二次出现,一次是工作队刚到元茂屯,一次是第一回群众大会。这时,由于坏分子霸占了农会领导权,群众和工作队还有隔阂,赵玉林置身于群众之中,始终一言不发,只是以深沉的、惯于思考的目光在默默观察当前发生的一切。虽然没有什么言语,但是,从他的眼神和动作里,令人感受到这是一个富有生活经验、沉着干练的老实农民。然后,影片正是在敌我双方面对面的斗争中,正面地突出地描绘了赵玉林这一人物。这就是萧队长怒斥狗腿子李青山的一场戏。这一场戏,直接所写的是韩老六派狗腿子来下请帖,企图借拉拢、收买的方式软化工作队。这一卑鄙手法,激怒了萧队长,当即一针见血地给予无情的揭露。从这里,影片展开了萧队长领导受苦群众向韩老六进行决死之战的序幕。可是,从作者的中心意图来看,戏的焦点却是引向赵玉林这一人物,着力于这一人物的刻划。我们从《暴风骤雨》二次公开发表的电影文学剧本来看,都没有这样的艺术处理,只是交代赵玉林直接去找萧队长,说了一番心腹话。比较之下,可以看出电影的这一改动,对于描绘赵玉林这一人物是很有帮助的。原来的处理,赵玉林和工作队的接近,以及一下子成为土改斗争中的积极分子,就缺乏足够的心理依据,看不到人物思想变化的具体过程。现在,赵玉林被安排在这一境遇中出场,就能够比较细致地表现出他的内心活动,我们看到,当时,赵玉林正是带着捉摸不定、困惑的心情,来到土改工作队的屋前,透过窗户,他亲眼目睹了这一情景,他的神色随着在屋内逐步展示的一场敌我斗争,显得十分严肃、专注、紧张,他在思考,判断……而当他看到萧队长义正辞严地斥责狗腿子时,他心中全部的疑问与困惑,一下子完全解除了,一种发自内心深处的喜悦之情,鲜明地映现在他的脸上和眼中。因此,当狗腿子灰溜溜地溜走之后,紧接着,赵玉林就情不自主地、急冲冲向屋中的萧队长冲了过来,满怀热情地拉着萧队长的手。因为,赵玉林已经从实际的阶级斗争中,看清了谁是广大贫苦农民的“知音”和“引路人”。通过这一转折,再衔接上赵玉林在党的培养下成为一个敢于冲锋陷阵的土改斗争中的积极分子,就十分可信和自然了。伟大的土地改革运动,正是有了党的领导,依靠赵玉林这样一批先进人物为核心,团结群众,带领群众,经过严重的反复的斗争,才可能最终彻底地打垮封建地主阶级根深蒂固的统治。
白大嫂这一人物,也引起我们的注意和兴趣。在影片中,和赵玉林相比,她出场不多,是一个比较次要的人物。可是,她的性格同样是独具光彩,引人瞩目的。其中突出的一场戏,就在她听信了狗腿子韩长脖的造谣挑拨,引起她向丈夫白玉山的一场争吵。一开始,这个开朗、泼辣、善于体贴丈夫的农村劳动妇女,兴冲冲地将一篮子豆角和鸡蛋,送给自己丈夫和工作队同志吃。半道上,碰上了不怀好意的韩长脖,当韩长脖探问她去做什么时,白大嫂竟高兴地向这个平常为她所鄙视的人作了回答,接着,又欢快地往前走了。这一情景,一下子就表现出了这一妇女的心情,她正为工作积极的丈夫感到自傲、幸福,流露出一种对新社会满意的真情实感。由于她全身心都沉浸在这种喜悦的情绪中,即使当韩长脖进一步挑拨她,装作认真和关心地说:“萧队长说乡下妇女脑瓜子封建,要给白大哥介绍城里识文断字的姑娘!”起初,她竟没有理会,将这当作“玩笑话”。可是,这个实心眼的妇女,又觉得韩长脖的话来得蹊跷,禁不住要追问个清楚明白。白大嫂就一步步陷入了韩长脖所设下的圈套,憎恨起工作队和白玉山来了,怒气冲天地掉头就回家走。因此,当白玉山回家来时,就在这两口子之间爆发了一场喜剧性的冲突,白玉山越是着急要进城去办事,白大嫂更加误会他去城里找“相好”;白玉山越是认为白大嫂无理取闹,一笑置之,白大嫂就加倍严肃认真,追根问由。后来,当同志们来到,弄清了真相,白大嫂回想起自己竟上了韩长脖这一坏蛋的当时,她是觉得羞愧,破涕为笑了。这一段描写,只是土改斗争中一个小小的插曲,但是,却生动地描绘了一个心地善良,头脑简单,思想觉悟还不高的农村劳动妇女的形象,给人留下了较深的印象。
我们看到,赵玉林是影片中的主要人物,中心人物,因此,作者就概括地,多方面地来渲染他,刻划他,描写他带头吐苦水,启发群众挺身出来向韩老六斗争;描写他在斗争中的成长,入党,以及为党的事业光荣牺牲等等。而在表现白大嫂时,就不可能占据过多的篇幅,影片就选取了一二个片断性的情节,加以集中刻划。由于影片在主、次要人物的描写上,安排恰当,相互烘托,就构成了一幅活生生的、广阔的群众运动的图画。
小说《暴风骤雨》成功地创造了恶霸地主韩老六这一反面人物形象。影片里的人物形象虽然不如原著中深刻,缺乏从多方面的斗争、情节中深入地去表现他,但是,基本上仍塑造了一个深谋远虑、富有阶级统治经验的敌人的形象。这一形象从反面教育了我们,特别是对许多缺乏阶级斗争知识的青年来说,更有极大的教育和认识作用。今天,虽然地主阶级是早被我们彻底打垮了,可是,应该说,阶级敌人和它的思想影响尚未最后消灭,我们还必须提高警惕,在思想上武装自己。
影片《暴风骤雨》还有一些缺点。有的人物不够鲜明突出。在时代背景的结合上,小说就比较自然,密切结合了人物的思想与行动。现在,影片中穿插了解放军团长等人物,还让他重见萧队长时,当面检讨说过去对毛主席的战略思想认识不足等等,这样的结合显得相当生硬勉强,和剧情没有有机地溶合在一起。影片也企图通过刘胜这一人物(土改工作队中一个带眼镜的知识分子干部),来批判那种急躁冒进、主观片面的工作作风。可是,这一人物性格和情节的发展,都缺乏合理的逻辑性,反而显得不够清楚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