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3阅读
  • 0回复

友谊种子播友情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07-14
第5版()
专栏:朝鲜通讯

友谊种子播友情 新华社记者 韩毓琛
从朝鲜的西海岸到东海岸,从三八线到鸭绿江畔,到处传颂着说不尽、听不倦的朝中两国人民间的友谊故事。
友谊田播友谊种
在平壤西南约七十里的地方,有个上阳朝中友谊农业社。在这个社种植的稻田当中,有块长得特别茁壮的稻田,远处望去,像个深绿色的大湖。这就是这个农业社第十作业班的金善玉民青小组种的“友谊田”。
1959年10月1日,在上阳农业社命名为“朝中友谊农业社”后,北京市大兴县的红星人民公社也命名为“红星中朝友好人民公社”。从此,这两个象征中朝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的兄弟农业社,便建立起密切的联系。这个农业社的水稻很出名,粒大,舂出的米又白又好吃。在一次全体社员大会上,大家通过了一项决议,决定选出最好的稻种起名为“友谊种”,送给北京红星中朝友好人民公社。
北京红星中朝友好人民公社收到“友谊种”后,便把它种在一块最好的稻田里。社员们起早贪黑,精心培植,去年秋收时,“友谊种”结出了一颗颗金黄色的稻粒。于是,北京红星中朝友好人民公社也挑选了一部分种子送给了上阳朝中友谊农业社,希望中朝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像“友谊种”一样,年复一年地在两个兄弟国家的土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上阳朝中友谊农业社收到这些种子后,社的领导干部对此非常重视,专门开会研究,并决定把这项任务交给争取在今年“八·一五”前获得“千里马作业班”称号的第十作业班。第十作业班又将这项任务,交给了作业班的民青委员长金善玉领导的第一小组负责。
不久前记者访问了金善玉,这位二十三岁勤劳能干的姑娘说:“每当我们到‘友谊田’里劳动的时候,看到那绿油油的又粗又壮的稻苗,就想起周恩来总理、贺龙副总理到我们这里访问的情景,更想起了志愿军同志们和北京红星中朝友好人民公社的社员们。”金善玉告诉记者,今年全社秧插得最早的是在“友谊田”里。那一天,社里主任和党组织负责人也来和社员们一起劳动。大家一面唱着“东方红”,一面插秧,还展开了竞赛,每个人都想多插一些。
稻秧插在“友谊田”后,大家又都自动去管理。社里的稻田一般锄三四遍草,但到目前为止,“友谊田”里已锄过七次草了。金善玉说,有一天晚上,月光很亮,她远远看见“友谊田”里有人,走近一看,原来是她们小组的李花福姑娘在拔草。金善玉问她为什么这么晚还在拔草,她说,到“友谊田”里来劳动是一种愉快。小组里的全玉顺和金一铉两位同志,还把利用休息时间积的肥,全部上到“友谊田”里。由于大家这样精心管理,所以“友谊田”的稻秧插上不久,便比别的稻秧长得又快又好。当记者告别的时候,金善玉又说,“到今年秋后,我们还要把这‘友谊种子’送给北京红星中朝友好人民公社,让这些种子满载友情而来,再满载友情而归。”
中朝人民似一家
凡是到过朝鲜的中国同志,都有这种感觉——一跨过鸭绿江,就投入了朝鲜人民深情厚谊的怀抱里。
1960年10月,中国访朝军事友好代表团参观了清津炼钢厂,当时罗瑞卿大将认为朝鲜利用贫矿和无烟煤炼粒铁的方法很值得学习。因此,今年4月中国便派了一个粒铁考察团,到朝鲜清津炼钢厂学习生产粒铁的经验。
考察团一到,清津炼钢厂的领导上就为他们安排了良好的学习条件。这个厂的厂长和总工程师多次为考察团介绍经验和共同研究问题,并且专门指定设计部长、操作工程师等陪同考察团工作、给他们讲课、指导他们研究问题。清津炼钢厂的总工程师对考察团说,“我们把教会中国同志炼粒铁技术当成一项光荣的任务,一定要尽最大的力量来完成。”总工程师的工作很忙,但是他还多次参加考察团的讨论会,白天陪同考察团参观、讲解,晚上亲自到考察团同志住的宿舍来辅导,直至深夜。考察团的同志深深为朝鲜同志的热情、真诚、无私的帮助所感动,都表示要加倍努力学习,决不辜负朝鲜同志的诚心好意。
在学习过程中,朝鲜同志不仅热情地教给考察团同志技术,而且在生活上也关怀备至,照顾得非常周到。
这个厂里有许多人民军残废军人,当年曾和志愿军在一个战壕里作过战。厂里的劳动党委员长就是在战争时期一只眼睛负伤失明,民青委员长的一只腿残废了。在考察团离开的那天,他们从很远的地方徒步前来送行,当时大家都以无比惜别的心情,互相倾吐着肺腑中的友情。厂长和考察团长拥抱起来,都激动得流下了热泪。考察团的一位同志感动得说,“这次到朝鲜不仅学到了炼粒铁技术,而且更重要的是学到了朝鲜人民高尚的国际主义精神。”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