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阅读
  • 0回复

江苏天文学会农学会土壤学会 讨论小麦密植中的光照问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07-14
第7版()
专栏:学术动态

江苏天文学会农学会土壤学会
讨论小麦密植中的光照问题
江苏天文学会、农学会和土壤学会最近举行了讨论会,就“小麦合理密植中的阳光照射问题”展开了讨论。讨论的中心是播种小麦的行向问题:南北向好,还是东西向好?
天文与农业生产有一定的关系。农历通书上的二十四个节气,就是依据太阳运行的规律计算出来的。“顺乎天理,不违农时”这句农谚,也反映了世代农民是一直关心天文和气象因素的。近年来,农业工作者为了力争高产,更加重视研究作物合理密植中的阳光照射问题。因此,怎样充分地利用太阳的光能?这是天文工作者的一个新的研究课题。南京紫金山天文台研究人员,会同土壤、农学研究人员,从去年以来,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初步探索。他们在实践的基础上,向讨论会提出了报告。
第一篇报告是科学院土壤研究所研究人员提出的。报告首先概括了过去各方面对这一问题的看法:以往总结小麦丰产经验时,常碰到同一块地中的小麦,种植在边行的很少倒伏,中间的多半倒下来,影响丰收,这就产生了所谓“边行优势”的说法。农民群众也认为,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大问题,有人主张南北向,也有人主张东西向。报告接着介绍了依照紫金山天文台意见所作的实验,以相同的条件,把小麦按南北向和东西向各种一分地,得到的结果是:由于齐苗期南北向比东西向为早,所以在分蘖期、拔节期、孕穗期、抽穗期、扬花期和灌浆期,分别提早八、四、三、二、一等天。从出苗率、成穗率、土壤温度等情况看,南北向比东西向好。可是在5月上旬,突然来了一次强大东风,又是风雨并袭,致使南北向的因正面受风而倒下来的比东西向的多,南北向的中间部分倒下来的又比边上的多。报告人认为,这次风雨可以作为外部因素来考虑。
另一篇报告是紫金山天文台研究人员提出的,他们以南京地区小麦栽培为例,认为决定行向的条件有日光和风向。为了使行中空气流通,可以做人工风沟。太阳是不变的因素,所以行向应该迁就太阳。根据他们的计算,如行距和单位播种期相同,则作物要取得同样足够的阳光的照射,东西向的播幅就会比较小,也就是有效面积小了。从这点出发,麦田应条播,行向南北。
针对这两篇报告提出的问题,到会者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南京大学数学天文系教授提出:是否一定要在东西向与南北向中取其一?可否让它有个偏角?由于上下午对流层高度变化,太阳虽然在同一高度,但对作物影响可能不同;而且就作物需要的阳光而言,上下午也未必一样。参加讨论的气象工作者认为,江苏地区农民多半主张南北向,但纬度偏南地区,如广东、广西地区的不少人则认为东西向好,这可能与纬度、太阳位置有关。会上,有人还从植物生理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作物对光的需要主要是红光与蓝光,所以绝不应只考虑光的量,而还要考虑到光的质。而且,直射光利用率是低于散射光的。分段生长期所需光照条件也不相同,地区不同,行向的作用也不一样,南方行向不同差异大,北方因有越冬期,故行向作用不明显。因此,应从不同地区作物不同生长期来具体分析,考虑多种因素,尤其是在最关键时刻的光量与光质问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