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5阅读
  • 0回复

漫谈影片《勐垅沙》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07-14
第8版()
专栏:影评

漫谈影片《勐垅沙》 司徒慧敏
当大规模的、激烈的以革命武装对付反革命武装的战争火焰已经停止,胜利已经掌握在革命的人民手中时,在那种一时平静的外表上,却还蕴藏着一种与大规模战争不同形式的斗争。正如影片《勐垅沙》在序幕中政委指着勐垅沙这个地方对他的同伴们所宣布的:新的斗争就在这里开始。这里,持枪的敌人已经投降了,可是在革命的武力镇压下,还有放下了武器而心怀着深仇巨恨的人,也有暗藏着武器随时准备在适当时机中揭起反叛的旗帜的人,这是由于国外还有帝国主义存在,如片中所说到那个没有出场的汤姆逊和他所代表的反动势力。所以这种新的斗争必然会比战争的时间还长得多。在人民群众中,也还有这样一些人:他们痛恨敌人,但对革命还不了解,甚至还有所怀疑与误解,更不会一下子就觉悟到可以依靠自己的力量,把自己从世代相传的悲惨命运中拯救出来。觉悟了的革命者在这种环境中就必须首先团结广大人民群众,教育群众,以增强革命力量,坚决勇敢地歼灭敢于起来叛乱的敌人。《勐垅沙》就是描写在祖国的云南边疆所发生的这样的故事。
这里产生了一系列错综复杂的、革命与反革命势力之间,觉醒了的人民与逐渐觉醒过来的人民之间的矛盾冲突,造成了曲折的戏剧情节。
影片里着重阐明了:在战争中打垮了敌人,只是胜利的开端,要巩固胜利成果,彻底粉碎敌人任何反攻机会,这就要求革命战士进行长期艰苦而又细致的工作,才能更好地团结群众,才能更迅速彻底地消灭反动势力和敌对阶级的思想影响。
电影剧作中关于人物性格的描写,有些也作了鲜明的对照,如刁蛮狡猾的封建头子布亢父子和革命人民的忠诚儿子,勇敢机智、坚韧不拔的人民解放军民族工作组的组长江洪和他的同伴们。这些人物的思想行为,贯串在全部故事中,始终是和反动派针锋相对的。此外还有由不知不觉,半知半觉到大觉大悟的如帅恩、梅恩和勒亨等人,电影中也表现了他们的成长与发展。
导演王苹确实尽了很大的努力,想在若干关键性的情节和戏剧气氛中作适当的渲染。这些企图得到了好的效果。比如第一次江洪和布亢父子见面和后来又一次在布亢家拆穿了布亢的儿子帕戛套购粮食,捣乱市场的事,前后这两个场面,一方面表现出布亢父子的刁蛮凶恶面目,和他们父子二人有相同又有所不同的性格:布亢更狡猾,更深沉一些;而帕戛可又更凶狠、更暴露一些。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得出来,当工作组刚到勐垅沙的时候,布亢对干他能够维持自己的封建统治还是有信心的。不仅在言辞上说他自己:“当了二十五年布亢了,连国民党、日本人、美国人都打过交道,他们谁也动不了我……共产党要动我可没那么容易。”言谈动作之间,也充分流露出他那种傲慢姿态。可是戏剧情节和事件发展到后面,他已经完全不同当年了。最初解放军工作组到达勐垅沙那些场面,包括群众的表现,使人们可以看到:这里虽然是在军事上被解放了,但人们心目中而且事实上统治的最大权威还是在布亢手上。布亢说过的如:“石头不能当枕头,汉人不能当朋友”和“汉人好比是流水,我们是水底下的石头,水会流走,而石头却永辈子也不会动的”,这些话都长久地统治了那些不敢相信自己的命运能够改变的许多人的心灵。这些地方可以使观众感受到江洪和他的工作组在那场新的斗争中的艰苦性。这样的情景就衬托和表现出这群革命的英雄人物的可爱的性格,只有他们刻苦坚持的革命意志,细致耐心的工作毅力,才能逐渐改变那个极端困难的环境,改变那许多长期被封建黑暗统治的人,并且使他们团结起来粉碎残余的反动势力。这些地方已经体现了创作者的意图,也是很能感动人的。
摄影师薛伯青在这部彩色影片中的布光和摄影是很值得称赞的,除了一些景物的画面构图色调拍得非常美丽之外,特别在拍人物近景和特写镜头,都可以看出摄影师曾作了精心设计。比如江洪和布亢在布亢的家里谈话一场中,先是一个特写拍布亢在数佛珠摇到江洪揭露他儿子的罪恶活动的脸部反应,这样的画面,很能帮助观众细致了解剧中人物思想活动。夜景效果也是很好的,他不是如我们通常看到那种平庸的、只加强蓝色调子来表现夜景效果的老一套方法,而是把色调的范围缩小到适当的程度。
影片音乐是很好的,特别在若干场景,如梅恩深夜同帕曼谈到帅恩的事,不胜哀愁的时候,静悄悄的,幽怨的单一的弦乐声奏出当地民族的乐曲,既合乎剧中气氛的需要,又能表现出地方的、民族的色彩,前后不少这样的场面都是令人喜爱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