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阅读
  • 0回复

李义山的《齐宫词》及其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07-14
第8版()
专栏:

李义山的《齐宫词》及其他 盼遂 石樵
读《人民日报》6月20日副刊,看到范放同志《古典诗词涉笔》的文章,文章中谈到读古典诗词要有“一定的历史知识”,这个问题很重要,因为不了解历史就很难发掘一首诗词具体的历史内容,也很难了解一个作家在具体历史条件下的复杂情感,从而更难于使我们领会某首诗词的含义,读了之后真要像范放同志所说的产生“像槌击木钟,叩之无声”的现象。
但范放同志在举李义山《齐宫词》作例子时,却把《齐宫词》所写的历史解错了。范放同志说:“如果对北朝易代史实很清楚,就会感到作者好像和你絮絮对话,突出齐后主嬖幸的冯淑妃给北周兵掳去,比喻封建统治里面经改姓易代后一副凄凉局面。”《齐宫词》是写的北齐后主及冯淑妃的历史事实吗?为了说明问题,我们把范放同志曾经引过的原文再抄在下面加以考察。“永寿兵来夜不扃,金莲无复印中庭。梁台歌管三更罢,犹自风摇九子铃。”
诗中有四件事情值得注意,就是:永寿、金莲、梁台、九子铃。这四件事哪一件与北齐后主及冯淑妃有关系?《齐宫词》写的不是北齐的事,而是南齐的事,不是齐后主及冯淑妃的事,而是南齐废帝宝卷及潘妃的事。永寿,指齐废帝为潘妃起神仙、永寿、玉寿三殿事,梁武帝的兵入建康,手下的将领王珍国、张稷带兵入殿,废帝的侍卫丰勇之为内应,结果把废帝杀了。这件事分别见于《南史·齐废帝东昏侯本纪》和《南齐书·东昏侯本纪》。金莲,指潘妃步行金莲花之上,身段优美,为废帝所观赏的事。梁台,指梁武帝所建立的台省,也就是梁朝的政府。九子铃,是废帝剥取佛寺的东西,用来装饰潘妃宫殿的,是一种玉质的铃,并不是“铜铃”。可见从四句诗之每一句考察,都不是写齐后主,而是写齐废帝,不是写北齐之亡,而是写南齐之亡。
李义山是否有写北齐灭亡的诗呢?有!《北齐二首》就是。这两首确是写齐后主和冯淑妃的荒淫生活而造成亡国败身的,原文如下:
“一笑相倾国便亡,何劳荆棘始堪伤!
小怜玉体横陈夜,已报周师入晋阳。”
“巧笑知堪敌万几,倾城最在着戎衣。
晋阳已陷休回顾,更请君王猎一围。”
小怜是冯淑妃的名字,周师入晋阳是指武平七年十二月周武帝攻打晋州,齐兵大败,晋阳失守的事。晋阳是北齐的重镇,晋阳失守,齐已将亡。
第二首全诗写的是女子倾城,第一句的巧笑也代表女子,具体的当然指的冯淑妃,但第二句却写的是戎衣倾城。查《国语·晋语》卷一:《必有女戎》,韦昭注:“戎,兵也。言其祸犹兵也”。我们认为李义山这句诗就是化这个意思而成。那末这首诗的整个意思即贯通了。晋阳已陷与第一首写的是同样历史事实,请君王更猎一围是指冯淑妃于晋州危急时,还请齐后主更杀一围的事。
《齐宫词》和《北齐二首》写的是两个绝然不同的内容,两次完全不同的历史事件,表现了李义山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对封建统治者荒淫误国的批判,和自己吊古伤今的共同情感,但是是通过两个历史侧面来表现的,不应该混淆。
范放同志提出读古典诗词要了解历史的看法,我们很同意,而且这是基本的。除此之外,我们觉得还应该了解一些古文的语言规律和特点,特别是诗的语言规律和特点,否则对一首诗词的内容理解就不会深,就不能领会一首诗词艺术上的美。注释工作除了注解历史、典故之外,也应该注解一个作家一篇作品的语言锤炼和特殊构思等,目前这方面的工作却做得很少。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