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阅读
  • 0回复

既考虑受旱实际情况 又考虑抗旱努力程度 新民大队民主调整三包推动抗旱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07-15
第2版()
专栏:

既考虑受旱实际情况 又考虑抗旱努力程度
新民大队民主调整三包推动抗旱
本报武汉14日电 湖北当阳县东群公社新民生产大队,根据受旱以后的情况,通过民主评定,调整了各生产队大秋作物的“三包”指标,前段抗旱积极的生产队受到了鼓励,不积极的受到了批评,有力地推动了当前的抗灾生产活动。
这个大队原来的“三包”是合理的。但前段期间遭到了严重的干旱,有很大部分水稻改种了旱作物,原来的“三包”已经不能适应新的情况。经过社员代表大会讨论,决定进行适当调整。如何调整呢?开始有两种意见:一种是,主张不分前段抗旱工作的好坏,从现状出发调整“三包”指标;另一种意见认为,在前段抗旱斗争中,由于各生产队所做的努力不同,在生产中得出的结果也不一样,调整“三包”时,一方面要考虑到各生产队受旱的实际情况,做到从实际出发;一方面也要考虑到各生产队在和干旱斗争中的努力程度,使前段抗旱中努力大、搞得好的队,不致于吃亏。经过社员代表反复酝酿、讨论,认为前一种意见,对抗旱生产不利,后一种意见,合乎多劳多得的原则,有利于进一步调动各队抗旱积极性。因此,决定按后一种意见进行调整。
在具体进行中,发动群众对前段各生产队的抗旱工作,进行一次民主评定,凡属确实经过积极抗旱,但因灾大受到损失的(或者插迟了或者改种旱地作物),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包产的作物面积和产量;凡因抗旱不力而造成损失的,维持原“三包”不动。
这样调整以后,各生产队立即组织力量,积极开展工作。例如,第六生产队水利条件很不好,二百二十一亩水田只插上三十亩。没调整“三包”前,大家认为今年再努力也要赔产,因此,情绪不高。经过调整,干部、社员又重新树立信心,鼓起干劲,积极开展加工培育和多种多收活动,力争少受损失。第七生产队水源条件较好,但是抗旱不够积极,因此有十七亩田该插上秧而没有插上;改种旱地作物的六十七亩田,也没有锄草、追肥。这次在调整“三包”中,受到了批评,十七亩没有插上秧的田,包产指标不变。受到这次教育后,这个队及时召开了社员大会,总结了前段教训,决心采取措施赶上先进队。会后三天,他们就把十七亩空田车水插上了秧,改种旱地作物的六十七亩田也组织了专门劳力,改善了田间管理工作。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