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阅读
  • 0回复

地理研究所研究员、气象学家吕炯等 探讨北方海洋结冰量和长江流域旱涝的关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07-15
第4版()
专栏:

地理研究所研究员、气象学家吕炯等
 探讨北方海洋结冰量和长江流域旱涝的关系
初步研究结果:如果北方海洋冬季冰量过多,夏季海水温度偏低,长江流域梅雨季节可能雨量多,甚至可能酿成水灾;如果北方海洋冬季冰量过少,夏季海水温度偏高,长江流域就可能在梅雨季节少雨,或造成干旱。
新华社14日讯 北方海洋中的结冰量和海水温度同我国长江流域旱涝现象的形成有着一定的关系。这是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研究员、气象学家吕炯和他的助手们近年来研究得出的初步认识。
不久前,吕炯向记者介绍了关于这项研究工作的一些情况。吕炯首先举出一个简单的事实来说明海洋同气候的关系:在地球上,海洋的面积占了70.8%,陆地只占29.2%;在同一面积内,一尺厚的一层海水降温一度,释放出来的热量可以使那里海面上空三千多尺厚的空气层的温度增加一度。假使地球上没有海洋,也就无从产生雨露霜雪等自然现象。由此可见海洋对气候影响之巨大。
吕炯取出了他们几年来根据研究结果绘制成的许多幅海洋图、北太平洋水温偏差图和气候图,按图作了一番简略的解释。他说,每年夏季,从北方来的寒冷气流和南方来的暖气流常在一定的地带(其中包括我国长江流域的上空)遭遇而造成相持、冲突的局面。这时,南方来的夹带着大量水汽的气流受到北方冷气流的抬升作用,就凝成雨滴落下来。北太平洋鄂霍次克海和白令海一带,梅雨季节常有高气压出现。如果那里海洋中冬季结冰过多,则夏季融化的冰水量大,海水温度就偏低,海面上的空气也由于冷缩而密度增大、重量增加,因此势力就增强,从这个高气压吹来的北风就更加持久,当它同南方高气压吹来的南风相遇,在长江流域形成持久冲突的局面以后,就会产生过多的梅雨,甚至酿成水灾。如果北方海洋中冬季冰量过少,则夏季由于融化的冰水少而使海水温度偏高,在通常情况下,高气压的势力就会减弱,容易消逝。因此长江流域梅雨期就缩短,雨量稀少,甚至可能发生干旱现象。
吕炯在三十多年前就从事气象科学的研究工作,那时他就想研究海洋结冰和海水温度同旱涝的关系问题,但直到解放后他才有条件开始这项研究。他首先对1931年7月梅雨季节我国长江流域发生的一次特大洪水作了验证,从科学资料的分析研究中,发现在1930年冬季到1931年春季之间,北方海洋中的结冰量比常年的平均量增加了两倍以上。接着他又把此后几年中长江流域比较严重的旱涝现象同北方地区海洋结冰的现象加以对照研究,也发现了同样的规律。例如,1933年北方海洋中海水温度较高,那年梅雨季节我国长江流域就比较干旱。1937年的情况也相类似。1959年夏天我国长江流域及其南北广大地区干旱少雨,根据我国和日本全国各地冬季气温偏高这一情况来推测,前一年(1958年)冬季北方海洋中冰量也较少。
吕炯认为,从这些事实可以看出:北方海洋中冬季冰量过多,则夏季海水温度偏低,就可能是我国长江流域梅雨季节雨量多,甚至可能酿成水灾的预兆。相反,如果北方海洋中冬季冰量过少,夏季海水温度偏高,就可能是梅雨季节少雨或干旱的预兆。吕炯最后说,这还不过是很初步的研究结果,还没有成熟,以后能不能实际应用北方海洋的资料来预测长江流域梅雨季节的雨量和旱涝情况,还有待于进一步反复深入的研究和验证;但从海洋学的角度来研究长期气候预测问题,无疑是很有广阔前途的,因此近年来好些国家的学者对此很重视,正在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工作。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